妻孥昔居城,我淹江上庐。
妻孥来江上,我去城北居。
城北何所事,二生喜从余。
既爱童子真,且得人事疏。
长夏北窗竹,风吹几上书。
坐看墙外帆,树中去徐徐。
中情苟无系,触物皆有余。
今兹对佳节,秋风秋月初。
香稻感我鼻,归食江上鱼。
小女解思父,一见当何如。

【注释】馆:古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妻孥:妻子儿女。淹:滞留。事:指事务或工作。二生:这里指两个儿子。童子:年轻人。真:真实。疏:疏远。长夏:盛夏。北窗竹:指北窗下的竹子。几上书:书桌上的书。树中去徐徐:树荫下乘凉。苟:如果。中情:内心情感。系:牵挂、牵累。余:宽裕有余。今兹:今年。秋风秋月:秋天的风和月亮。香稻:指新熟的稻谷。感我鼻:使我闻到了稻香。解思父:应该思念父亲。

【赏析】此诗作于天宝十四年(755),诗人被流放夜郎时所作。诗人以“馆城”为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首联“馆城北”,交代了自己居住的地点。诗人把“馆城”比做妻子儿女的居所,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颔联“妻孥来江上,我去城北居”承接上句,写妻子儿女来到江上,而诗人却去往城北安居。这一转折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

颈联“城北何所事,二生喜从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诗人在城北过着闲适的生活,与两位年轻人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与妻子儿女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与朋友的亲密关系。

中间四句“既爱童子真,且得人事疏”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喜爱和赞赏,同时强调了人际关系的疏远。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意义。

尾联“今兹对佳节,秋风秋月初”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刻的感受。他欣赏着秋季的美景,同时也感慨时光的流逝。这里的“秋风秋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感,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生活的忧虑和期待。

整首诗以“馆城北”为题,通过对家庭、友人和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