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斜阳散骑时,秋风禾黍正离离。
荒原野烧留丹井,古寺空林有钵池。
漭漭河流天外合,森森帆影雨中移。
小山何处堪招隐,肠断淮南桂树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每个选项逐一分析。

(1)

本首诗的注释中,“鼓角”是借古咏今,以鼓角声比喻当时的政治形势。从这首诗的内容看,诗人通过写“秋收”、“烧山”来表现战争的残酷;“丹井”“古寺”等意象则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生活的渴望。

(2)

本题的赏析中,“漭漭河流天外合,森森帆影雨中移”一句,既写出了大河的气势,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

【答案】

示例:

【注释】

①鼓角:这里指战鼓与号角的声音。斜阳散骑时:夕阳西下的时候,指一天即将结束时。

②禾黍:泛指庄稼。离离:草木茂盛的样子。

③丹井:红色的井,这里指被大火烧毁的古井。

④钵池:佛家语,梵文Buddha-pool的音译简称,意为佛的住所。

⑤漭漭:形容水面宽阔而浩渺的样子。

⑥森森:原意指树木繁多,这里指船只众多。帆影:船上的旗帜在风中摇曳的影子。

⑦小山:指诗人居住的山,淮南:古郡名,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桂树枝:用桂树作装饰的枝条。

赏析:①前两句写诗人在黄昏时刻听到军鼓号角声,看到秋风中的禾黍长得十分茂盛。诗人用这组景物来暗示当时的战乱状况。

②后两句写诗人看到荒原上的大火,想到那些无辜百姓正在遭受苦难,不禁为之伤心。同时,诗人也借此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即希望天下太平。

③中间两联写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城外,看到河水宽阔浩渺,船只众多,心中不由得为祖国的大好江山而感到自豪。

④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上小山,看到淮南的桂花树枝上落满了黄叶,不禁感叹岁月不饶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