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道花残愁暮春,越王台下草如茵。
山川半入蘼芜色,城廓全销车马尘。
几树人家临曲水,隔溪渔火是迷津。
物情生态俱无赖,拄杖行歌逐隐沦。
暮春
辇道花残愁暮春,越王台下草如茵。
山川半入蘼芜色,城廓全销车马尘。
几树人家临曲水,隔溪渔火是迷津。
物情生态俱无赖,拄杖行歌逐隐沦。
【注释】
1.辇道:皇宫的御道。
2.越王台:指吴越的都城,位于今浙江绍兴。
3.草如茵:草地像铺了地毯一样。
4.蘼芜:一种香草,也称为“凌霄”,古人常用来比喻美人迟暮。
5.迷津:迷失方向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景色美丽但令人迷失。
6.物情生态俱无赖:万物和生态环境都显得如此无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观图,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首句“辇道花残愁暮春”,以皇宫御道上的残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和无奈。接着“越王台下草如茵”,描绘了越王台上的草地如同地毯一般,展现出春天的繁盛。然而,诗人的愁绪也随之而生,因为“山川半入蘼芜色,城廓全销车马尘”。这里的“半入”和“全销”形容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自然之美被无情地吞噬,让人感到失落。
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几树人家临曲水,隔溪渔火是迷津”,描绘了河边的人家和渔火,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但又带有一种迷茫和不确定感。最后两句“物情生态俱无赖,拄杖行歌逐隐沦”,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慨和自己的孤独感。诗人感叹万物和生态环境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活动进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