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如砭入客舟,芙蓉凋尽楚江愁。
朝吟尚拥公孙被,夜坐惟披晏子裘。
黄苇叶旁银露结,丹枫树杪火星流。
昨宵梦得西游路,玉垒峰前是益州。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寒气如砭入客舟:寒气如同针灸般刺入船中,形容天气非常寒冷。砭,一种古代用来针灸的工具,此处用以比喻刺骨的冷风。
- 芙蓉凋尽楚江愁:荷花已经凋谢,只剩下楚地的江水带有一种忧愁的情绪。芙蓉,通常指荷花,而“楚江”则是指长江在楚国地区的一部分。这里的“愁”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换带来的不适和忧郁。
- 朝吟尚拥公孙被:早上吟诗时仍然裹着公孙氏所赠的被子保暖。公孙被可能是一种特制的冬日被褥,用以增加温暖。
- 夜坐惟披晏子裘:晚上坐着的时候只披着晏婴(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所穿的毛皮衣服御寒。晏子裘可能是用动物毛皮制成的暖衣。
- 黄苇叶旁银露结:在黄苇叶旁边,银色的露水凝结成珠。这里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露珠挂在苇叶上,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 丹枫树杪火星流:红色的枫叶在树梢燃烧,火星四溅。这句诗通过视觉形象,展现了秋天枫叶的火红和生命力。
- 昨宵梦得西游路:昨晚梦见自己踏上了西行的路。西游路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段艰难的旅程或一次远行的想象。
- 玉垒峰前是益州:在玉垒峰的前面就是蜀郡,也就是现在的四川成都。这句诗通过对地理方位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
结合整首诗来看,《长沙道中新寒》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从寒冷到孤独,再到梦境中的旅行,最后以对家乡的思念作为结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使得诗歌情感丰富且具有画面感。同时,通过对季节变化、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也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抒情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