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程云水四千馀,三载暌违两度书。
墨迹可留真面目,文光留取照吾庐。
随阳长者曾将意,乌有先生不与俱。
自笑病馀疏懒骨,故人书翰尚勤劬。
【解析】
- 题干要求是“赏析”,所以答题时要结合全诗,从诗歌的意境、语言、手法及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 “萧汝柔掌教”一句交代了写作背景:诗人在友人的任所,有感而作此诗。“掌教”即掌管教务,这里指担任学官。“讶无回书”一句点明自己与友人分别已久。“计程云水四千馀”,言距离之远。“三载”“两度”表明时间之长,也说明自己与友人分离的时间之久,表达了思念之情。
- “墨迹可留真面目,文光留取照吾庐”两句写自己与朋友分离后,仍不忘彼此,希望书信的墨迹可以留存,希望友人的才华可以照亮自己的居所。这是对友人的赞美。
- “随阳长者曾将意,乌有先生不与俱”两句中诗人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和友人之间情深谊重,相互支持的美好情感。
- “自笑病馀疏懒骨,故人书翰尚勤劬”这两句中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因疾病而变得懒惰疏松,但友人却仍然勤勤恳恳地来信,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答案】
译文:
我和你分居两地,已经好久没有通信了。我计算着我们的距离有四千多里,你离开我已经三年多了,两年来还没有收到你的一封回信。你的信中的墨迹还留在纸上,你的文章的光辉还可以照亮我的屋子。我想起你曾经跟我一起去过阳山,想到你在阳山上时总是带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神情;你说过你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像你这样的先生是不会离开我的。如今我自己也觉得身体有些衰弱,懒得动笔,但想到你那勤勤恳恳寄来的信,我不禁要笑了。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当时作者正担任国子监祭酒,在京师主持学校教育工作,他的朋友范蜀公任太学博士。由于他们志同道合,关系密切,因此作者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的前二句说两人离别已久,相距遥远,又写了自己与友人分离的时间之久。首句“计程云水四千馀”的意思是说,我与你相隔千有余里,算来已有四年之久。次句“三载暌违两度书”的意思是说,自从我们分开后,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但我却一直没有收到你的一封信。“云水”本为自然景象,这里用以形容道路遥远。“千有余里”则是指路途之遥,足见两人分离之久。“三载”“两度”均表示时间之长久,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分离的时间之久。
第三四句承上启下,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墨迹可留真面目,文光留取照吾庐”两句,意思是说,我的字迹可以留传下去(让我的字迹留在纸上),你的文章的光芒可以照亮我的屋子。这里的“墨迹”是指书信的墨迹,“文光”则是指文章的光辉,都是指书信。“真面目”指真实情况、真相或本质。“吾庐”指的是作者的住所。“照吾庐”则是说书信可以照亮我的屋子,也就是书信可以使作者感到温暖和安慰。
最后四句,诗人回忆过去同友人一起到阳山上游玩的情景,以及友人对自己的帮助与关爱。“随阳长者曾将意”,“随阳”是说一同到阳山去游玩,“长者”是对友人的尊称,“曾将意”即曾经把你的意思告诉我。“乌有先生不与俱”,这是引用《庄子》中的故事,说我的朋友没有抛弃我,就像庄子所说的那样。“不与同”指和朋友在一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和友人曾经一同去阳山游玩并把当时的想法告诉你,而你却没有抛弃我,就像庄子所说那样。由此看来,诗人和范蜀公之间情谊深厚。
末二句是说自己虽然身体衰弱,懒得动笔写信,但想到范蜀公那勤勤恳恳寄来的信,不由得自己要笑起来。这两句是说自己因病体衰弱,懒得写信,但想到范蜀公勤勤恳恳寄来的信,自己不禁要笑出声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好友分离后深深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