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吹雨傍关来,关上千峰画角哀。
老去尚怜金甲在,生还重见玉门开。
鹍弦谩引思归调,虎节空惭上将才。
圣主恩深何以报,车前部曲重徘徊。
【注释】:
予告归入倒马关作
南风吹雨傍关来,关上千峰画角哀。
老去尚怜金甲在,生还重见玉门开。
鹍弦谩引思归调,虎节空惭上将才。
圣主恩深何以报,车前部曲重徘徊。
【译文】:
南风吹动着细雨来到关下,关上的千座山峰传来阵阵号角声,令人心酸。
年纪渐长仍怜惜着那身金色铠甲,能够生还真是如获至宝。
弹琴时不禁想起回家的调子,却惭愧自己没有战功只能空手而归。
圣明的皇帝恩重如山我该如何报答?
车前部的士兵们还在迟疑不决。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王昌龄被贬为江宁司马时,送友人入京之作。诗人以送别为题,实则借送别之机抒发自己对朝廷、对国家、对友人的一片忠心。全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首句“南风吹雨傍关来”,起笔不凡。“南风”点明时节,正是仲春时分。“雨傍关来”,说明天气骤变,雨点打在了关城之上,关城之上,又吹来了一阵急风,这阵狂风挟带着暴雨,仿佛要冲破山海关,直捣敌营,大有风雨满楼之势。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使关城更加雄伟壮严,更显险要。
次句“关上千峰画角哀”,紧承首句写来。诗人不说雨,而是说风和雨,是因为风和雨更能表现出关城的气势,更能表现诗人送别的心情。“哀”字则写出了画角的悲壮之声,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悲怆的气氛。此句不仅与首句相呼应,而且使全诗的主旨更加突出,即通过写风雨,表达出诗人的悲壮心情。
第三句“老去尚怜金甲在,生还重见玉门开”,紧承第二句写来。“老去”表明诗人年事已高;“怜”字既表明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又表明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之情;“金甲”、“玉门”则表明诗人送别的对象,是老朋友。“尚怜”二字表明诗人对老朋友依然充满关切之情;“重见”二字则进一步表明诗人对老朋友十分怀念。这两句中“怜”字和“重见”二字,一语双关,既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之情,也表明了诗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这两句中,还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表明诗人虽然远离朝廷,但依然关心朝廷的命运。
第四句“鹍弦谩引思归调,虎节空惭上将才”,紧承第三句写来。“鹍弦”指弹琴,“思归调”指《广陵散》,相传魏末阮籍所作,其末有“听鸡鸣而起”之句,后人以为阮籍将死之时所弹,故称《广陵散》。“谩引”表明诗人弹琴只是自娱而已,并没有真正地思念家乡。“虎节”指符节,“空惭”则表明诗人并没有获得什么战功,只是空有虎符而已。这两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他对朝廷的忠诚之心。
第五句“圣主恩深何以报,车前部曲重徘徊”,紧承第四句写来。“圣主”是指皇帝,“恩深”表明皇帝的恩德深厚无比;“何以报”表明自己不知道如何报答;“车前部曲”则是指皇帝的车前部曲,这是皇帝亲信的精锐部队,表明皇帝对自己的信任。这一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之心。
尾联“圣主恩深何以报,车前部曲重徘徊”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也是整首诗的关键之处。这一联中的“圣主恩深”表明皇帝对王昌龄的恩德深厚无比;“何以报”表明自己不知道该怎么报答;“重徘徊”表明自己一直在犹豫不决。这一联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