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台边同暮云,宜春城下雪纷纷。
初随鸣雨喧相集,转入飘风静不闻。
银烛并回摇乍暝,金尊独对散微曛。
因怀骢马江城夜,客况曾经可问君。
诗句原文:宜春台边同暮云,宜春城下雪纷纷。初随鸣雨喧相集,转入飘风静不闻。银烛并回摇乍暝,金尊独对散微曛。
译文注释:**
- 宜春台边同暮云,宜春城下雪纷纷。**
- 宜春台边: 描述了一个地理位置,暗示着与春天的关联和宁静的氛围。
- 同暮云: “同”字表明了这种景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暮云”指的是傍晚天空中流动的云彩。
- 宜春城下雪纷纷: “宜春城”是指一个具体的城市名称,而”下雪纷纷”则描绘了雪花密集且连续的景象,增添了一种静态美。
- 初随鸣雨喧相集: “初随”意味着开始时雪花与降雨相结合,”鸣雨”可能指雷声伴随的雨,增强了场景的动感。
- 转入飘风静不闻: “转入”描述了雪花随着风向的变化而改变状态,而”静不闻”则传达出风力减小,以至于不再有声音,雪花静静地落下。
- 银烛并回摇乍暝,金尊独对散微曛。
- 银烛并回摇乍暝: “银烛”指点燃的银色蜡烛,”并回摇”可能指的是蜡烛摇曳的样子,”乍暝”是指天将黑的意思。
- 金尊独对散微曛: “金樽”指金色的酒杯,”独对”表示独自面对,”散微曛”中的”微曛”是夕阳西下时分的光线,营造出一种孤独但宁静的氛围。
赏析:这首诗通过精细的自然景观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作者在特定时刻的内心感受。诗中不仅描述了宜春城的雪景,还巧妙地运用了天气变化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从最初的雷雨交加到后来的寂静无声,诗歌营造了一种由动态到静态的转变过程,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现象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此外,通过对金银色彩的运用和对光影变化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华丽又不失宁静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这一自然美景的独特情感。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即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