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威望肃南台,仲氏承恩阙下回。
祖饯蓟门朝士集,薰风滦渚锦帆开。
故家文献传当世,昭代衣冠近上台。
嗟我相逢又相别,临岐无奈意徘徊。

【注释】

1、大兄:指熊文举,字大器,隆庆二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肃南台:即肃州卫城,在今甘肃酒泉市东北。

2、仲氏:指熊文斗,字仲仪,隆庆五年进士,官至南京大理寺左丞。承恩阙下回:承恩为受皇恩而归来,阙下为皇宫之下。

3、祖饯:饯别,送行。蓟门:山海关,在今河北蓟县。朝士:朝廷官员。薰风:和暖的风。滦(luán)渚:指滦河中的沙洲,在今天津北岸。锦帆开:帆船张开,像锦缎一样美丽。

4、故家:指熊文斗的老家。文献:典籍书籍。传当世:流传于当代。昭代:明初,这里指隆庆时。衣冠:衣着,代称士大夫。近上台:接近皇帝身边。

5、嗟:感叹词,表示惋惜。相别:彼此分别。临岐:面对岔路口。无奈:无可奈何的意思。意徘徊:心里犹豫不决的样子。

【赏析】

《送熊都御史弟归吉安》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大兄威望肃南台,仲氏承恩阙下回”,写诗人的大兄熊文举威名远扬,在南台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仲氏则受到皇恩,回到皇宫。这两句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两位兄弟在官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颔联“祖饯蓟门朝士集,薰风滦渚锦帆开”,则是对二人分别情景的具体描写。在这里,诗人用“祖饯”这一词语来形容送别仪式的隆重和庄重,而“朝士”则是形容在场的官员们都是朝廷重臣。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热闹而又温馨的场景之中。

颈联“故家文献传当世,昭代衣冠近上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兄弟的赞赏之情。在这里,“故家文献”指的是熊文斗的家族世代相传的珍贵文献;而“昭代衣冠”则是指当时朝廷中那些身着华丽衣服的官员们。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两位兄弟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尾联“嗟我相逢又相别,临岐无奈意徘徊”,则是诗人对此次离别的感慨和无奈之情的表达。诗人感叹自己与两位兄弟的相遇又再次分别,心中充满了留恋和不舍。而在面对岔路口时,诗人更是感到无法前行,只能在原地徘徊。这两句诗将诗人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这次离别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语言流畅自然,结构严谨紧凑,情感真挚感人。通过对两位兄弟的描绘和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高尚的品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