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历三冬尽,更残欲报春。
颁正无旧历,守岁有孤臣。
炉续馀香火,灯留半壁人。
呼儿还问礼,流泪谢君亲。
【解析】
此诗作于元朝末年,诗人身处狱中,却仍然坚守岁旦的习俗。全诗语言质朴,情意深长,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故国的深深眷念之情。
译文:
历尽三冬的严寒,残夜未尽,报春的使者已到眼前。
颁正无旧历,守岁有孤臣。
炉香续着余火,灯下留半壁人。
呼儿还问礼,流泪谢君亲。
注释:
(1)苦历三冬尽:指经历了三个冬季。苦,艰难;历,经历。
(2)更残欲报春:残夜即将结束,春天就要到来。更,夜晚。残夜,指深夜。
(3)颁正无旧历:颁,颁布、颁发。正,正月。旧历,农历新年时颁发的历书。
(4)守岁有孤臣:守岁,即除夕之夜,又称大年夜,古代在这一天有守岁的习俗,即点守岁之烛,以待天明。孤臣,指孤独无依的大臣。
(5)炉续馀香火:指燃着的香火继续燃烧。续,继续。
(6)灯留半壁人:指室内灯火通明。半壁,一半的墙壁。
(7)呼儿还问礼:指让儿子来询问新年的礼仪。
赏析:
这首诗是纪事诗,记叙了诗人在狱中所度过的除夕之夜的情景。“苦历三冬尽”四句总写狱中过节的情形。诗人用极其凝炼的语言,概括地写出自己历尽三冬寒暑之后,终于迎来了春节,而自己在狱中也仍坚持守岁。
中间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写了自己在狱中的所见所感。他看到颁正之际,没有旧历可查,只好独自守岁,真是孤苦无援;而自己仍在炉上续着香火,灯下还留着半个人影。这四句既具体地表现了作者孤苦寂寞的生活,又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无限深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不安的现实。
后四句是说:你呼唤孩子来问问新年的礼节,并流着泪感谢你的恩赐。这是全诗感情最集中的地方。“呼儿还问礼”,说明作者在狱中还不忘过年的礼仪。“流泪谢君亲”是全诗感情最深沉的一句,表明作者对故国亲人的无限眷恋和思念。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诗人运用简洁朴素的语言,把一个孤苦无依的囚犯在除夕之夜守岁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那种凄切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