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霰朝仍集,山云冻不收。
家贫念藜藿,寒至想衣裘。
戎马多征檄,江波有钓舟。
短歌成独醉,聊得坐消忧。
【注释】霰:雪珠,即霰子。野霰朝仍集,山云冻不收。野中霰子早晨仍在聚集,山上的云雾却依然不消融。家贫念藜藿,寒至想衣裘。家境贫寒时想到藜藿(一种植物)来充饥,寒冬来临时想到穿着皮衣御寒。戎马多征檄,江波有钓舟。战争时期到处征兵征调,长江水波上有钓鱼的小舟。短歌成独醉,聊得坐消忧。吟诵起《短歌行》来便沉醉其中,姑且以此消磨忧愁。
【赏析】这是一首反映战乱时代人民生活的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怀,颈联叙事,尾联抒情。全诗以“忧”为中心,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把一个战乱时代的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和无奈。
首联“野霰朝仍集,山云冻不收”。野中霰子,是诗人眼中的美景。清晨时分,霰子纷纷扬扬从空中落下,落在大地上,落在树梢上,甚至落在屋顶瓦缝之间,一片银白。山中雾气弥漫,仿佛连山中的雾也凝固了,不肯散去。这两句诗写出了大自然的壮阔和美丽,也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颔联“家贫念藜藿,寒至想衣裘”。这里的“家贫”,指的是家庭贫穷,生活困苦。“藜藿”是一种野生植物,可以用来充饥。诗人看到这种植物,想到了自己的家人,心中充满了担忧和忧虑。而当他想到家人的时候,又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添置过衣服了,冬天即将来临,寒冷的天气即将到来。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心和牵挂。
颈联“戎马多征檄,江波有钓舟”。这里所说的“戎马”,指的是战争。“征檄”,是一种征兵文书,常常用来征召士兵。而在这里,它也可以理解为战争的号角声、军情的紧急性。诗人看到江面上有一只小舟在钓鱼,他不禁感到有些奇怪。因为在这个时候,应该是人们忙于打仗,哪有闲情逸致去钓鱼呢?这个小小的细节,表现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
尾联“短歌成独醉,聊得坐消忧”。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唱起这首短促的诗歌,独自陶醉其中,以此来消磨我的忧愁。诗人选择了“短歌”作为主题,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这种形式的诗歌更能够表达他的内心情感。而当他唱起这首歌时,他的忧愁似乎也随之消散了。这个结尾虽然简单,但是却是整首诗的最佳之处。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对战争时期百姓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恐惧和无奈。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