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目穷秋望,高窗试醉攀。
鳞鳞列城肆,莽莽抱京山。
沙碛来鸿细,松阴处鹤闲。
鄢襄从此去,旌旆几时还。
登毗卢阁
远目穷秋望,高窗试醉攀。
鳞鳞列城肆,莽莽抱京山。
沙碛来鸿细,松阴处鹤闲。
鄢襄从此去,旌旆几时还。
注释:
- 登毗卢阁:登上毗卢阁,这是一处位于高处的建筑。
- 远目穷秋望:远眺秋天的景色,形容视野广阔。
- 高窗试醉攀:通过窗户尝试饮酒,享受微醺的感觉。
- 鳞鳞列城肆:描述城墙排列整齐,像鱼鳞一样。
- 莽莽抱京山:广阔的山体包围着京城,给人一种壮阔之感。
- 沙碛来鸿细:沙漠中的飞鸟细小如沙。
- 松阴处鹤闲:在松树的阴影下,白鹤悠闲自在。
- 鄢襄从此去:从鄢襄地区开始。
- 旌旆几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遥望着远方的景色和感受。首句“登毗卢阁”直接点明了地点和活动,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如“远目穷秋望”展现了开阔的视野和对秋天景色的欣赏;“高窗试醉攀”则体现了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放松心情的愿望。
诗中运用了许多佛教元素的描绘,如“鳞鳞列城肆”、“莽莽抱京山”,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反映了诗人对古代宫廷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沙碛来鸿细”和“松阴处鹤闲”,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元素与佛教的宁静、平和相融合,展现了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
诗人通过对“鄢襄从此去”和“旌旆几时还”的表达,引发了对未来和未知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归途的渴望。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深刻的思考。总的来说,《登毗卢阁》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体现诗人内心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