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月到垂地,残星入半江。
涧云当路白,柳叶向人黄。
豫水三千远,关门十日长。
到时鸿过尽,沙气拥斜阳。

诗句解释:

  1. 晓月到垂地 - “晓月”可能指初升的月亮,而“垂地”则形容其光芒柔和地照在地上。
  2. 残星入半江 - “残星”指的是未完全消失的星星,“半江”表示星星在江面上的倒影。
  3. 涧云当路白 - “涧云”指的是山涧中飘浮的云雾,“当路”可能是指云雾覆盖的道路两旁,使道路显得明亮而洁白。
  4. 柳叶向人黄 - “柳叶”可能是指随风摇曳的柳树枝叶,而“向人黄”则形容它们的颜色呈现出一种黄色,可能是因为新长的叶子或阳光的影响。
  5. 豫水三千远 - “豫水”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名,而“三千”可能是指距离或数量上的夸张,表示非常遥远或广阔。
  6. 关门十日长 - “关门”可能指的是某个重要的关口,而“十日长”则表示经过该关口所需的时间很长。
  7. 到时鸿过尽 - “鸿”通常指的是大雁,“过尽”可能意味着大雁飞过天空直至消失。
  8. 沙气拥斜阳 - “沙气”可能是由于风吹扬起的沙子形成的烟雾,“拥”可能是指包围或覆盖的意思。

译文:

清晨出发到了杨村,看到晓月洒在地上,残留的星星映照在江面上。山涧中的云雾铺满了道路,使其看起来一片明亮洁白。随风摇曳的柳枝,颜色偏向黄色,可能是新长出的叶子或是被阳光照射的缘故。远方的豫河水流广阔且漫长,经过那里可能需要十天的时间。当抵达关口时,看到大雁已飞过天空直至消失。最后,夕阳下沙雾环绕着落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从早晨出发的宁静开始,逐渐过渡到夜晚的景色变化。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诗中的每一幕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时间和自然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