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与山俱寂,方知役未宁。
敷疮消热血,读史敌炎蒸。
沙上盟寻鸟,人间乞遇兵。
从来湖海志,衰病已无成。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分析诗句的意思,把握其情感,同时,也要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本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泊始兴城下》,全诗如下:

泊始兴城下

(唐)王昌龄

忽与山俱寂,方知役未宁。

敷疮消热血,读史敌炎蒸。

沙上盟寻鸟,人间乞遇兵。

从来湖海志,衰病已无成。

【注释】

①“泊”,停泊。②“山俱寂”,连山一片寂静无声。③“方”正、才。④“敷”,敷药。⑤“炎蒸”,指夏天天气炎热。⑥“沙上”,沙滩上,比喻战地。⑦“人”,这里指战士。⑧“湖海”,泛指水乡。⑨“衰病”,年老体衰多病的样子。⑩“无成”,没有成就。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诗作。首句“忽与山俱寂,方知役未宁”写初到岭南时所见所感;次句“敷疮消热血,读史敌炎蒸”写岭南炎热的气候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状况;三句“沙上盟寻鸟,人间乞遇兵”写流落荒蛮之地的凄凉情景;末二句“从来湖海志,衰病已无成”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首联写初到岭南时所见所感。首联“忽与山俱寂,方知役未宁”两句说,忽然感到四周山峦都寂静无声了,原来我还未归家,还在服役呢。“忽与山俱寂”,既点出自己身处岭南,也暗示出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感。作者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十分沉重的。

颔联写岭南炎热的气候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状况。颔联“敷疮消热血,读史敌炎蒸”两句写岭南炎热,用“敷疮消热血”来比喻南方湿热,使人感觉像在流血一样,用“读史敌炎蒸”来比喻南方的酷热让人无法静心读书,只能把战争当作解闷的事。颈联写流落荒蛮之地的凄凉情景。颈联“沙上盟寻鸟,人间乞遇兵”两句说,我在沙滩上找鸟儿聊天,而那些流落荒蛮之地的人们,只能向朝廷求官求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之情,同时也透露了他心中郁积的怨愤之情。

末二句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末联“从来湖海志,衰病已无成”两句,抒发了自己一生追求建功立业的壮志,但最终未能实现,如今已经年老体衰,没有什么成就了。

这首诗是王昌龄南谪途中经过始兴城所作。诗人由始兴城北江边登上北岸的石矶,凭高远眺,只见群峰突兀,苍翠欲滴,江面波平如镜,舟行若飞。诗人不禁感叹:“此地好风物,前贤岂复存?”他想起谢灵运、鲍照等曾在岭南建功立业、留下千古佳话的先贤,而今却踪迹难觅,不禁感慨万分。于是挥笔写下这首五律《泊始兴城下》。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岭南途经始兴时所写。诗人面对异域风光,想到先圣先贤的业绩,不由感慨万千,抚今追昔,悲叹自己的命运不济。全诗情韵悠长,意境雄阔,风格沉郁,语言精练,堪称七绝中的佳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