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疲薄暮到桃城,又是南来一日程。
只见身寒知絮薄,忽然梦醒是驴鸣。
酒旗未易沾行色,夜月偏宜照此情。
那似长安骑马客,风尘虽浊意尤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诗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结合注释,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等,最后进行简要的赏析。

此诗首句写诗人在桃城时已过傍晚,策马来到桃城的情景;二、三两句写诗人所见之景:身寒,则知絮薄;梦醒,则见驴鸣。四、五两句写诗人所感之情:酒旗难挂行色,夜月偏宜情性。最后两句写与长安骑马客相比的感慨:长安虽多风尘,但意犹清。

【答案】

译文:

傍晚的时候,我骑着马到了桃城。又过了一程,已是南来路上的行程了。

只看到身上寒冷,知道絮衣又薄了。忽然从梦中醒来,听到驴叫声。

酒旗难以招引行人驻足,夜月却特别地照人情。

哪里比得上那长安城里骑马的客人啊!

虽然风尘满路,但志向依然清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诗人于暮春时节,自桃城南归途中,经过桃城,写下此诗。

首联“策疲薄暮到桃城,又是南来一日程”。点明时间地点,说明诗人是在春天,暮春时节,日短天暖的天气里,自桃城南归,又过了一日路程,到达了桃城。“策疲”一词写出了诗人一路上的劳累奔波。

颔联“只见身寒知絮薄,忽然梦醒是驴鸣”。写到了诗人的感受。“身寒”二字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忽梦”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旅途的辛苦和劳累的无奈。“驴鸣”则是诗人听到的声音,是驴子叫唤的声音。“梦醒”则表明了诗人已经从梦中醒来。“忽”字写出了诗人的意外,他没有想到会在这个时刻听到驴子的叫声。这两句写出了他在路上的经历和感受。

颈联“酒旗未易沾行色,夜月偏宜照此情”写到了诗人的心情。酒旗可以招揽行人,但是诗人并没有停留下来,而是继续前行。而夜月更加能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尾联“那似长安骑马客,风尘虽浊意尤清”则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入。“长安”一词写出了诗人的目的地,也是诗人向往的地方。“风尘虽浊”则写出了自己的遭遇。虽然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他的内心仍然保持着清醒和坚定。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没有太多的修饰和雕琢,却在朴素的语言中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