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春光叹寂寥,无情空自长寒潮。
负锄瓜下栽姜种,拾栗铛中煮芋苗。
梦似江淹原有笔,词如扬子不须嘲。
独惭未赴登临约,闲杀花田小石桥。

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处处春光叹寂寥,无情空自长寒潮。

负锄瓜下栽姜种,拾栗铛中煮芋苗。

梦似江淹原有笔,词如扬子不须嘲。

独惭未赴登临约,闲杀花田小石桥。

【注释】

和:应声作诗。吴采臣:名不详。

粮宪:指官署中的粮仓管理官员。令君:对地方长官的敬称。

令甥:对同辈男子的谦称。诸公:同僚。

他出:离开此处。

新制:自制的新船。

大通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南的大佛寺,是西湖十景之一。

处处:到处。

寒潮:寒冷的潮水。

负:背。

姜种:姜菜的种子。

粟(sù)苗:谷子的幼苗。

江淹:《南史》卷四十一《江淹传》,南朝齐文学家,有《拟连珠体》等作品。

扬子云:《汉书·艺文志》载扬雄著《太玄经》,今存者仅《太玄赋》、《法言》、《方言》三种,后人合为《扬子云集》。

登临:登上高处,即登高赏景之意。

闲杀:使……感到闲暇。

【赏析】

本诗是作者随从官署粮仓管理官员吴采臣与两任地方长官一同出游时,于途中所作之诗。诗人在船上吟诵着这首和吴采臣的五律诗,抒发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美景和人生百态的感慨之情。

首联:“处处春光叹寂寥,无情空自长寒潮。”诗人站在湖面上,看着周围的春意盎然,却感叹自己孤独寂寞。“长寒潮”三字,既写出了春天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颔联:“负锄瓜下栽姜种,拾栗铛中煮芋苗。”这是诗人在船上看到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情景。他们背着锄头,在土地上劳作;在锅里煮着姜和芋头,这也是一种乐趣。这里的“姜种”、“芋苗”,都是农作物,也是诗人所关心的话题。

颈联:“梦似江淹原有笔,词如扬子不须嘲。”这是诗人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自豪之情。他写道:“我的文章就像江河一样流淌,像扬子那样流畅,不需要别人的嘲笑。”这里的“江淹”和“扬子”,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他们的才华横溢,让后人为之折服。

尾联:“独惭未赴登临约,闲杀花田小石桥。”这是诗人对自己的自责之情。他觉得自己没有参加朋友的聚会,感到非常遗憾。同时,他也为自己闲散的生活感到惋惜。这里的“花田小石桥”,是诗人曾经去过的地方,但现在他却无法再回去。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计24个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