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舟一路起寒鸦,蜡屐闻香已印花。
粤峤云林原卤莽,南中词赋本豪华。
接篱斜见山公酒,木碗深知北院茶。
我亦趋归空伫立,山童报客早还家。
【注释】
吴采臣:即唐寅,字伯虎。粮宪:粮食长官。春日:春天的景色。他出:外出。乘:乘坐。新制舟:刚做的船。大通寺:位于江苏无锡县西南的惠山,为江南名刹。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于崇祯十四年(1641)春在惠山大通寺游玩时所作。诗中描写了春日游大通寺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感情。
“归舟一路起寒鸦,蜡屐闻香已印花”,这是诗人乘着刚造的新船顺江而下,一路看到沿途的景致而作的。这两句诗写景细腻生动,富有情趣。“蜡屐”是涂有蜡的木鞋,这里指游人穿的木屐;“寒鸦”指停息在树枝上的乌鸦。诗人乘船沿江而上,沿途看到两岸的柳絮飘飞,春水荡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不由得想起去年此时自己正与朋友同在杭州西湖游玩的情景,因此感到十分欣慰。“蜡屐闻香已印花”,诗人说,我穿着木底鞋走在江畔上,闻到了岸边梅花盛开散发出阵阵清香,连脚下的木屐也印上了花瓣的痕迹,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下面“粤峤云林原卤莽,南中词赋本豪华”,写的是诗人经过广东的云山、桂林之后,来到云南游览的情况。“粤峤”,指广东;“卤莽”,粗鲁散漫;“南中”,指南方地区,这里泛指岭南一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经过广东的云山、桂林等地后,来到南方地区的山川间游览。这里说的是诗人对南方山水风光的赞美以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第三联“接篱斜见山公酒,木碗深知北院茶”,写诗人在寺庙中遇到两位僧人,他们请诗人喝到山上采摘的新鲜茶叶,还拿出用当地特产制成的山泉水沏泡的茶来招待诗人。这里的“山公”,是指东汉末年著名隐士王戎,他曾以好客著称于世,故后人称喜欢结交宾客的人为山公。这句诗意思是说,诗人在寺庙里遇到了两位僧人,他们在山野中采集到新鲜的茶叶,还特地给诗人沏泡了一杯用当地特产泉水煮制的茶来款待诗人。这里的“北院茶”指的是和尚们用当地的特产泉水煮制的一种茶。这几句诗写出了诗人游览寺庙中的所见所闻,并表达了诗人与和尚们交朋友的愉悦心情。
第四联“我亦趋归空伫立,山童报客早还家”,写的是诗人在寺庙中游览完毕之后,回到自己的住处时,发现有人已经提前回家了。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游览完毕后,回到自己的住处,却发现有人已经先一步回家了。这里的“山童”,是指小和尚或年轻的和尚;“报客”,是指接待客人的人。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游览寺庙后的所见所闻,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这首诗是作者于崇祯十四年(1641)春在惠山大通寺游玩时所作。全诗语言简练流畅,富有情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感受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