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杨柳渐稀疏,醉倚江楼月上初。
南浦秋残多坠露,衡阳雁尽不飞书。
千家寂静砧逾切,四壁萧条贫自如。
谁念山中松桂满,探玄空负子云居。

诗句释义

1 青门杨柳渐稀疏,醉倚江楼月上初。

  • 青门:古代地名,这里泛指某个地方。
  • 杨柳渐稀疏:描述柳树的枝叶逐渐变得稀少,可能因为季节的变化或者人为的因素。
  • 醉倚江楼月上初:形容诗人醉酒后倚在江边的楼台上,观赏着初升的明月。
  1. 南浦秋残多坠露,衡阳雁尽不飞书。
  • 南浦:古代地名,这里指的是南方的渡口。
  • 秋残:秋天即将结束,残意。
  • 多坠露:秋天的雨水使树叶沾满水珠,显得晶莹剔透,仿佛是雨滴坠落的样子。
  • 衡阳雁尽不飞书:衡阳的大雁已经全部迁徙到南方,不再飞回北方,象征着书信往来的中断。
  1. 千家寂静砧逾切,四壁萧条贫自如。
  • 千家寂静:形容周围非常安静,没有其他声响,强调环境的宁静。
  • 砧逾切:砧石敲打的声音非常清晰和响亮,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寂静的感受和内心的焦虑或期待。
  • 四壁萧条贫自如:形容房间四壁空旷,没有任何装饰,但作者却能够保持一种简朴、自得其乐的态度。
  1. 谁念山中松桂满,探玄空负子云居。
  • 山中:暗示诗人身处山林之中,远离尘世喧嚣。
  • 松桂满:山上长满了松树和桂花,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 子云居: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子云),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
  • 探玄空负子云居:诗人似乎在探索自然的奥秘,同时也怀念历史上伟大的智者诸葛亮,表达了一种对知识探求和历史传承的向往。

译文

青门旁的杨柳开始变得稀疏了,我在江边楼上醉眼朦胧地赏月。
南部的渡口秋色已尽,树上满是露水,而大雁也不愿飞回南方。
四周一片寂静,只有砧石声愈发清脆;墙壁萧条,但我却能保持一种自得其乐的态度。
谁会想念那些山上的松树与桂花?我探寻着自然的奥秘,心中却始终怀揣着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古人的敬仰。诗中的“青门杨柳”与“南浦秋残”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之美;而“千家寂寞”与“四壁萧条”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最后一句“谁念山中松桂满,探玄空负子云居”,则是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知识的渴望的体现。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