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月白星欲稀,城头杨柳乌始飞。乌始飞,月将落。
已向南楼闻捣钟,复上东城听严柝。声正幽,客思泪沾衣。
沾衣惜未已,柝声复方起。嫣花零落三五枝,征人一别千馀里。
独携孤剑上高城,凉气流云天若水。鸣鸡寂不闻,枯松历历度秋磷。
请君莫到龙沙外,月上清笳愁杀人。
【注释】
①月城:即边关。听柝(tuò):夜间巡更的号子或梆声。②乌始飞:乌鸦开始飞起。③已:已经,表示动作已经完成。④复:又,表并列关系。⑤方起:刚刚响起。⑥嫣花:美丽的花朵。⑦秋磷:秋露所凝结的小水珠。
【译文】
春城的明月皎洁如洗,星星稀疏,城墙之上,夜幕降临,城头杨柳上的乌鸦开始起飞;乌鸦刚刚飞起,天边月亮就要落下了。
已经向南楼听见了击钟的声音,又登上东城听到更夫敲梆的声音;声音幽深而响亮,客官的思念之泪沾湿衣襟。
思念之愁未能抑制住,柝声又响起来。花儿凋零,树上仅剩三五枝花,征人在离别之后已经走了一万多里。
我独自一人手持宝剑登上高高的城墙,凉风习习吹拂着云天如同流水一般。听不到鸡鸣之声,只见枯松历历可见,秋天的霜冻凝结在松针上。
请君不要到龙沙外去,那里的月光照耀下的清笳声令人忧愁到心烦意乱。
【赏析】
此诗为登临怀思之作,抒写边关将士对家乡及亲人的怀念之情。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平仄相对,音律谐美,节奏明快,一气呵成。
“月城听柝”二句,描绘了月夜听柝的情景:月色清明,星稀云淡,城头上的杨柳上乌鸦开始起飞;乌鸦刚飞起来,天边月亮就快要落下去了。这两句以景衬情,表现了将士们深夜值更时的孤独和寂寞。
“已向南楼闻捣钟”三句,写南楼传来的鼓声与东城传来的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的音响效果,使人感受到军营中的宁静。但紧接着,诗人又将笔触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了自己因思乡而引起的悲伤:“声正幽,客思泪沾衣”。
“沾衣惜未已”,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因思乡而伤心落泪的感情。“柝声复方起”,是说听到的柝声虽然幽静,但仍然让人感到伤感,因为自己身在异乡,不能与家人团聚,这种情感难以抑制。
“嫣花零落三五枝”五句,写自己身在异乡,只能看到美丽的花儿凋落,树上只剩下三五朵花,而征人已经离家一千多里,彼此相隔遥远,无法相见。这里的“独携孤剑上高城”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独携孤剑上高城”六句,写自己在登高望远的时候,看到凉风习习吹拂着云天,好像流水一般;听不到鸡鸣之声,只见枯松历历可见,秋天的霜冻凝结在松针上。这两句诗通过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重点。“请君莫到龙沙外”,是对前文所述情景的概括。龙沙是指沙漠,用来形容边塞的荒凉之地。这里诗人劝诫友人不要走到龙沙之外去,因为在那个地方的清笳声会让人感到忧愁。这一句既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也是对他人的一种提醒和忠告。
“月上清笳愁杀人”五句,写在边关的将士们听到清笳声时,都感到无比的痛苦。这种痛苦不仅来自于环境的影响,也来自于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