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间倚几逐阴迁,竹里茶铛扫叶然。
老去益知闲有味,丹成不恨世无传。
风尘笑我方为客,云海如君更羡仙。
翘首碧山丛桂底,一尊相属定何年。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耒,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词人,尤以词的成就最大。他的词风格豪放,语言清丽,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和陶渊明》是一首描写自己隐居生活的词。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松间倚几逐阴迁,竹里茶铛扫叶然
  • “松间倚几”: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作者坐在松树之间,倚靠着几案。这表现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自然宁静的生活态度。
  • “逐阴迁”:这里的“阴”可以理解为时间,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逐阴迁”则意味着作者顺应时间的变化,寻找内心的平静。
  • “竹里茶铛扫叶然”:描述了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作者用茶铛煮茶,茶叶在热水的作用下翻飞,最后变得干净。这象征着作者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清净之地,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1. 老去益知闲有味,丹成不恨世无传
  • “老去益知闲有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更加珍惜生活中的闲适和美好。这里的“闲有味”指的是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美好瞬间,如与家人朋友共度的时光,或是独自品味一本书的乐趣等。这些时刻虽然平凡,但却能给人带来深深的满足感。
  • “丹成不恨世无传”:这里的“丹”可能是指道家的炼丹术,而“成”则是指修炼成功。作者说,当他的修炼成功时,并不会因为世间没有传人而感到遗憾。这是因为他认为真正的修炼不在于外物的追求,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领悟。
  1. 风尘笑我方为客,云海如君更羡仙
  • “风尘笑我方为客”: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身处尘世中的无奈和讽刺。在他看来,自己就像是一位被风吹雨打、四处漂泊的客人,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
  • “云海如君更羡仙”:这里的“云海”象征着高远、纯净的境界,而“君”则指代那些超越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人。作者说,如果能够像云海那样高远、纯粹,那么他将会羡慕神仙一般的存在。
  1. 翘首碧山丛桂底,一尊相属定何年
  • “翘首碧山丛桂底”: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美景的向往和期待。他想象着自己站在碧绿的山丘上,仰望着丛生的桂花树,期待着那美好的时刻的到来。
  • “一尊相属定何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时光的思考。他想知道自己与这些美景相伴的时光会有多久,是否能够长久地拥有它们。这里的“一尊”可以理解为一种陪伴、陪伴的意思,而“定何年”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隐居生活的点滴,展现了他对自然、宁静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中既有对生活平淡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修炼成功后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通过对风尘之客和云海之仙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超然物外、追求高远境界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既体现了作者的个性特点,又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