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劬学带经锄,万卷新开垄上居。
沈浸何妨问晴雨,经纶聊复试菑畬。
晚风檐隙垂秧马,残月窗间落蠹鱼。
莘野彭丘谁近远,诗成转觉爱吾庐。
【译文】
当年辛苦学习时带着经书锄地,万卷书开垦出垄上的居所。
何须担心问晴雨,经纶学艺试种田畴。
晚风吹过檐角垂下的秧马,残月映照窗前落进蠹鱼。
莘野、彭丘谁近远,我写诗更爱我的茅庐。
【赏析】
《经锄别业》:诗人在晚年时写下此诗,抒发自己退隐后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全诗以“经锄”为题,表达了作者在农耕之余的闲适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首句“昔年劬学带经锄”,回忆了年轻时勤奋读书的情景,用“带经锄”来形容自己读书勤奋,不畏艰辛,与“囊萤映雪”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年轻时刻苦学习的场面,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
第二句“万卷新开垄上居”,描述了自己通过阅读积累了很多知识,如今终于有机会在田野上实践所学。这里的“万卷”不仅指书籍,还暗含着岁月的积累和智慧的沉淀。这句诗展示了诗人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第三句“沈浸何妨问晴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他并不拘泥于书本知识,而是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这句诗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第四句“经纶聊复试菑畬”,继续表达自己在农耕方面的实践经验。这里“经纶”指的是治理国家的策略或方法,而“菑畬”则是古代耕种田地的方式。这句诗表明诗人虽然退休但并未放弃自己的事业,而是在农事上继续发挥作用。诗人在晚年仍然保持着对农业的热情和投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第五句“晚风檐隙垂秧马”,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诗人通过“晚风”“檐隙”等意象,传达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秧马”指的是正在生长的水稻苗,象征着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这句诗不仅展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六句“残月窗间落蠹鱼”,以夜晚的自然景象来反衬农民的辛勤付出。诗人观察到窗外的月光照亮了窗户上的蠹鱼,从而联想到农民们在月光下辛勤劳作的景象。这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农民们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最后一句“莘野彭丘谁近远,诗成转觉爱吾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莘野彭丘”分别指代了作者出生地和故乡,而“谁近远”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距离的感慨。然而,尽管诗人身处异地,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份情感超越了地域界限,成为了诗人心中永恒的牵挂。
整首诗通过对农耕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这些诗句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