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底相逢熟姓名,春风曾及见趋庭。
八千里外身如梦,三十年来鬓未星。
剩有书香留仕版,不将尘鞅愧山灵。
湘南风月堪娱弄,可复怀人到鹤亭。
{《归善唐汝达尝侍其先君教华亭京邸相逢恍如一梦于其赴铜鼓学也赋以赠之》是明朝诗人顾清的作品,诗的原文如下:怪底相逢熟姓名,春风曾及见趋庭。八千里外身如梦,三十年来鬓未星。剩有书香留仕版,不将尘鞅愧山灵。湘南风月堪娱弄,可复怀人到鹤亭。}
这首诗描绘了与故友重逢的喜悦和离别时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 标题解析
- “归善唐汝达”:指诗人的朋友唐汝达。唐汝达可能是一位学者或官员,以其才华或地位受到诗人的敬仰和追随。
- “尝侍其先君”:表明唐汝达曾是诗人的父亲或前一位长辈的弟子或学生。这种师徒关系体现了一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深厚的文化传承。
- “教华亭京邸”:华亭可能是一个地名,京邸则可能是指京城中的官邸,即唐汝达在此地教学或居住的地方。
- “相逢恍如一梦”:表达了一种似梦非梦的相遇感受,暗示两人之间的相遇非常意外和珍贵。
- 诗意分析
- “怪底相逢熟姓名”: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与如此熟悉和亲近的人重逢的惊讶和喜悦。
- “春风曾及见趋庭”:通过春风的比喻,诗人描绘了两人间温馨和谐的氛围,如同春风拂面,令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 “八千里外身如梦”:暗示了距离的遥远,但同时也传达了即使身处异地,心灵上的联系依然紧密无间。
- “三十载来鬓未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时光飞逝的感慨,同时也可能是对自己岁月变迁的感叹。
- 关键词注释
- “春风”:在传统文化中,春风常常象征着温暖、生机和新开始,可能在这里象征着友情的延续和新生。
- “趋庭”:出自《论语》,原意为孔子在庭院中教导他的学生,这里可能寓意着教育的传递和智慧的传承。
- “风月”:通常指自然美景和文化意境,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和相互熏陶的美好氛围。
- 整体赏析
- 情感丰富:此诗通过对重逢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友深厚感情的表达。
- 意象优美:诗歌运用了许多优美的意象和比喻,如春风、星辰等,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
- 哲理深邃:诗中的相逢虽如梦,却又实感亲切,反映出人生无常和珍惜相聚的主题。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对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一次深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