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堪予泊钓舟,陆家湖尾寺滩头。
几湾绿树迎潮入,一带红兰映水浮。
已喜金沙清佛界,更疏玉涧绕仙洲。
谁知白首归来客,重与溪山结胜游。

【注释】

作室:建造房屋。藏舟:把船藏在屋中,比喻隐居。瑁湖:指湖北黄石的西塞山,又称黄龙山、玉泉山。适超:张适超,诗人的朋友。果住:即张果,传说他居住在西塞山。僧浚:即慧深禅师,是西塞山上著名的高僧。寺:指西塞山中的佛寺。濠北:指西塞山下的汉水之滨。薛生:指唐代诗人薛逢(838~880),字袭封,蒲州虞乡人(今山西运城),晚唐宰相薛登之子,有《题西塞山》诗。期复:指明代文学家杨慎,号升庵,四川新都人。《西塞山》诗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1526年,作者47岁,当时正闲居在黄石。他与好友张适超同游西塞山,游览佛寺、古迹,观赏自然景色,感慨良多,写下了这首五律。此诗以记叙游踪始,以抒情结末,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段。前四句写登山观景,后四句抒写游兴已尽,意欲还归的心情。

“何处堪予泊钓舟”,起笔突兀,一落千丈,为全篇定势。诗人自比为渔父,表明自己要在这里隐居垂钓,过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

接着写登上山顶后的所见所闻。“陆家湖尾寺滩头”,点出登山的起点和终点。“几湾绿树迎潮入,一带红兰映水浮”,是登高望远,极目四周所见。这两句写景,色彩绚丽,动静相宜,富有诗意。“迎”字写出绿树的动态,“映”字写出红兰的静态,形象逼真,富有动感。

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美景:“已喜金沙清佛界,更疏玉涧绕仙洲。”这里既写了山中景物,更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圣地的仰慕之情。“金沙”、“玉涧”、“清佛界”、“仙洲”,都是佛教用语。“已喜”表明诗人对此早有所闻,而此刻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四句诗不仅写景,而且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崇敬佛法的感情。

最后四句写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感受。“谁知白首归来客,重与溪山结胜游。”诗人由佛寺回到住处,心中无限惆怅,觉得世事沧桑变化无常,自己虽曾在此隐居垂钓,却不免老去归来,不禁慨叹世事如此。然而,诗人并不消极悲观,而是以乐观旷达的态度对待这一切,表示还要与山水风光结下深厚的友谊,继续在这里游览。

这首诗语言平易流畅,感情真挚深沉,风格清新明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