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薰不入虞弦弄,两岐每詑渔阳诵。
岂知三年东海头,黍稻连云茧如瓮。
皇华问俗已知本,丹扆思贤每劳梦。
双旌此去谁能留,矫首梧冈听鸣凤。

注释与赏析:

奉饯郡守稷山王侯得凤字(第一句)
南风不吹动虞琴弦,渔阳两岐常常诵。

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郡守的敬意和祝福。”南风不吹动虞琴弦”中的”南风”指的是南方的风,这里指一种温暖、柔和的气息,象征着郡守的仁慈和仁德。”虞琴弦”则是指虞琴,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着音乐和艺术。整句话的意思是说,郡守如同南风般温暖、柔和,使得虞琴弦也仿佛受到触动,发出美妙的旋律。”渔阳两岐常常诵”中的”渔阳”指的是古县名,位于今河北省,这里借指地方官员。”颂”指的是赞颂、歌颂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说,郡守在地方上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常常赞颂他的功德。

岂知三年东海头,黍稻连云茧如瓮。(第二句)
皇华问俗已知本,丹扆思贤每劳梦。

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郡守的深深怀念之情。”岂知三年东海头”中的”东海头”指的是东海边上的土地,这里用来指代郡守所在的地区。”三年”则是指三年前,即诗人与郡守分别之时。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从三年前分别后,诗人一直思念着郡守,却不知他如今身在何处。”皇华问俗已知本”中的”皇华”指的是使者、使者的使者的意思。”问俗”则是指询问风俗、民情的意思。这里的”皇华问俗”指的是诗人作为使者前往东海边的某个地方进行访问或交流,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丹扆思贤每劳梦”中的”丹扆”指的是帝王的坐席,帝王坐在上面接见臣子。”思贤”则是指思念贤人、贤臣的意思。这里的”思贤”指的是诗人思念郡守这个贤能的官员。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作为使者来到东海边,了解到那里的风俗民情后,心中总是思念着郡守这位贤能的官员。而每当夜晚降临,诗人就会梦见郡守的身影,梦中的场景仿佛又回到了他们分别时的情景。

双旌此去谁能留,矫首梧冈听鸣凤。(第三句)

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郡守再次相见的渴望和期待。”双旌此去谁能留”中的”双旌”指的是双旌旗,古代的一种仪仗用具,这里用来比喻郡守的身份和地位。诗人用”谁能留”来表达自己对郡守再次相见的渴望之情,希望郡守能够留下,不要离自己而去。”矫首梧冈听鸣凤”中的”矫首”指的是抬头仰望的意思。”梧冈”则是指梧桐树的山冈,这里用来象征高处或者高处的地方。”听鸣凤”则是说倾听鸾凰之类的鸟儿的鸣叫,这里用来比喻倾听郡守的声音,希望能够听到郡守再次归来的消息。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渴望郡守能够再回到自己的身边,不再离开。他仰面望着高处的梧桐山冈,希望能听到郡守的回响,听到郡守再次归来的消息。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郡守的形象描绘和对其政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郡守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官员廉洁为民等美好愿景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