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梦虎方说虎,天明馈肉来使府。惊喜出门呼问故,府兵杀虎如杀兔。
星流一矢镜眸破,电激双矛夹心膂。咆哮欲起踏两股,锦䙀就舁气犹怒。
去年海门妖血腥,今年西江犹弄兵。
使君四境贴以宁,分明此物来象成,有吾梗者残其形。
书生方拟趋神京,乡园回首坦不惊。何以报君双兕觥,愿君百福仍千龄。
保我民物跻升平,春田更赋驺虞行。
【注释】
(1)除暴行寿子乾:为子乾太守除掉暴政。
(2)五更梦虎方说虎:指梦中见到一头老虎。
(3)天明馈肉来使府:天亮时,有人送肉到太守府上。
(4)惊骇:惊慌失措。
(5)府兵:官名,即禁军。
(6)星流一矢:星流的箭。
(7)电激双矛:电光闪烁下的双矛。
(8)咆哮欲起踏两股:形容气势威猛,像要踏在两条腿上。
(9)锦䙀就舁气犹怒:形容气势如虹,怒气犹未消。
(10)去年海门妖血腥:指去年发生在海门地区的战争。
(11)今年西江犹弄兵:指今年西江地区仍在打仗。
(12)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13)四境贴以宁:意思是使四方边境都安定了,这里比喻消除了边患。
(14)象成:象征,喻指消除了边患。
(15)梗者残其形:比喻有障碍、阻碍的事物被消除了,就像枯木一样。
(16)趋神京:前往京城,指进京。
(17)乡园回首坦不惊:指回乡的时候没有感到惊讶。
(18)双兕觥:指两只酒杯。
(19)保我民物跻升平:保护我们百姓,使国家走向太平。
(20)春田更赋驺虞行:春天里重新进行田赋,颁布《驺虞》的命令。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为子乾太守所作的颂诗。诗中歌颂了子乾太守为民去害、除暴安良的业绩。首二句写他“夜梦虎”而“天明馈肉”。三至六句写子乾的勇武善战,能将敌手消灭在无形之中,并把敌人的气势也消灭了。最后两句赞扬他的政绩,希望他永远享受荣华富贵。此诗语言质朴,叙事简洁有力,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写梦境和现实两种情形,来表现子乾的勇力和才能。前四句是梦中所见,后四句则是现实中发生的事。这两组事实虽然性质不同,但却有着内在的联系。诗人用“梦虎”这一富有神秘色彩的神话传说,来渲染子乾的非凡气概,同时也暗示他具有超人的勇气与胆略;接着又用现实生活中子乾的英勇杀敌,来烘托他梦中杀虎的神奇形象。这样,诗人就把子乾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而又令人信服。
诗的后半部分,着重歌颂子乾的政治才能。“去年海门妖血腥,今年西江犹弄兵。”这两句概括地说明,子乾所治理的地区,去年还是战乱之地,今年却已恢复太平。这两句话既是对子乾政治才能的具体描写,也是对他政绩的最好评价。诗人用“海门”、“西江”这两个地点,来表明他管辖的地区范围广阔,同时突出了他治乱有方的政治才能。
“使君四境贴以宁”,“贴以宁”三字用得很妙,它既表示平定了叛乱,恢复了平静局面,又含有使四方边境安宁的意思。这不仅是对子乾功绩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人民和平生活的赞美。“分明此物来象成”,这一句话,把前面的梦境、杀虎、治乱等一连串事件联系起来,说明这些事件都是由于“此物”而发生的。“有吾梗者残其形”,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诗人用“梗”字来代指人,意思是说那些阻挠子乾的人已被消灭,从而也意味着子乾已经把一切障碍都扫除干净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子乾的祝愿。“书生方拟趋神京”,这句的意思是说,这位年轻的书生正准备前去京城赶考呢!这一句表面上是写书生,实际上是暗喻子乾,意思是说子乾应该像书生那样去追求功名,实现远大的抱负。“乡园回首坦不惊”,这一句是写诗人自己的感想。诗人回到故乡后没有感到惊讶,这是因为他对子乾的政绩早有所闻。因此,这一句既是对子乾的祝贺,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心境的一种描绘。最后这一句中的“双兕觥”和“保我民物”两句,都是对子乾的祝福。“双兕觥”是说子乾能够百事顺利、一帆风顺;“保我民物”是说子乾能够保护好我们的百姓和财物。这两句祝福语表达了诗人对子乾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