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常欲使亲安,羡子能行世所难。
既失形声求视听,更于服食谨暄寒。
设令贻辱牲牢养,争似无忧菽水欢。
棠棣有诗昭古训,更须同气好相看。

【注释】

1、宁亲堂:旧时帝王为父母或亲族修建的庙宇。阙:门楼。

2、事亲:侍奉父母。常欲使亲安:希望父母平安健康。

3、羡子能行世所难:羡慕你能够胜任世人认为难以做到的事。

4、既失形声求视听,更于服食谨暄寒:既失去了亲人声音,就要求听到家人的声音;又担心吃不好喝不好,就更加谨慎对待饮食起居。

5、设令贻辱牲牢养:如果让你用牲畜祭奠供奉来供养。贻,赠与。

6、争似无忧菽水欢:不如像无忧无虑的家常生活那样快乐。

7、棠棣(táng bì):棠树和杜梨树,古代常用这两种树木作为兄弟情深的象征。

8、诗昭古训:诗句中体现了古人的训诫。

9、同气好相看:同气相亲,互相欣赏。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绘画《宁亲堂为阙是赋》,以表现对父母之恩的感念和孝顺之情。全诗八句,前四句写事,后四句抒情,最后两句点明题旨。

首联“事亲常欲使亲安,羡子能行世所难”,开篇点题,诗人在画中看到宁亲堂为阙的场景,便想到侍奉父母应当使他们平安幸福,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道理,而自己却做不到。因此羡慕儿子能够完成世人都认为很困难的事情。

颔联“既失形声求视听,更于服食谨暄寒”,进一步写事。诗人在画中看到宁亲堂内,有位年老的孝子正跪在地上给逝去的父亲上香,他的神情十分悲痛,一边哭一边向死者诉说着什么:“父亲啊,你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你在世时的声音我听不到了,现在我只能通过听家人的呼唤来了解你。我还要请你放心,我会好好地供养你的遗体,不会让它们腐烂掉。我也会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不让自己受凉生病。”

颈联“既失形声求视听,更于服食谨暄寒”是对上一句的承接与展开,进一步刻画了这位孝子的哀痛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他对于父母的深厚感情。

尾联“设令贻辱牲牢养,争似无忧菽水欢”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诗人在画面上看到的宁亲堂内正在举行祭祀仪式,人们正在为死去的父母献上了各种供品。然而这位孝子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因为他知道祭祀的目的就是为了纪念和怀念已故的父母。因此他宁愿自己承受一些屈辱,也要用这些供品来孝敬父母,而不是用它来换取自己一时的快乐与安宁。

尾联“棠棣有诗昭古训,更须同气好相看”则是对这首诗的主题进行总结性的阐述。诗人在画面上看到了棠棣树,这象征着兄弟之间的情谊深厚,就像诗中所表达的那样。而诗人也希望自己能够与兄弟们相亲相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人生的每一个艰难时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