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云松不厌看,又飞金锡度长干。
钟山得似芝山好,道海何加学海宽。
羡尔心如禅定久,愧予身与客毡寒。
自从别后音书隔,天外征鸿字字安。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故里云松不厌看,又飞金锡度长干”,诗人写自己对友人刘润芳的思念之情。“故里云松不厌看”,是说刘润芳离开家乡后,他仍然不忘故乡,时时关注着家乡的风物。“又飞金锡度长干”,指刘润芳又回到故乡,并把佛法带回故乡。颔联“钟山得似芝山好,道海何加学海宽”,意思是:钟山的美景和芝山一样美丽,但道海的浩瀚却比学海更宽广。“钟山”“芝山”都是地名,这里借指朋友刘润芳。诗人用“钟山”与“芝山”相比,突出了友人学识渊博,品德高洁,令人敬仰。颈联“羡尔心如禅定久,愧予身与客毡寒”,意思是:我羡慕你的心灵如同禅定一般长久,但我惭愧自己的身躯像漂泊在外的客人那样寒冷。“禅定”指佛教禅宗修行时的心念专一状态,即“正定”、“定中之定”。颈联是说自己对友人的羡慕和自愧。尾联“自从别后音书隔,天外征鸿字字安”,意思是:自从你们离别后,我们之间就再没有书信往来了,就像天上的飞鸿无法寄托彼此的相思。“征鸿”指远飞的鸿雁,比喻书信或消息。尾联写诗人与友人分离后的寂寞、惆怅之感。全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谊,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故乡的云松让我百看不厌,你又一次飞来,把我从长干带到钟山。钟山美景胜过芝山,道海之阔超过学海。
我羡慕你的心灵如同禅定一般长久,但我惭愧自己的身躯像漂泊在外的客人那样寒冷。自从你们离别后,
我们之间就再没有书信往来了,就像天上的飞鸿无法寄托彼此的相思。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因永泰元年(765)春在长安应试落第,回乡途中遇赦而滞留江陵,
于是写下此诗以寄永福寺友人刘润芳。
首联“故里云松不厌看,又飞金锡度长干”,意思是:故乡的云松让我百看不厌,你又一次飞来,把我从长干
带到钟山。钟山美景胜过芝山,道海之阔超过学海。“故里”点明题旨,诗人在永泰元年春天参加会试失败之后,
回到故乡隐居,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云松”二字,既写出了他故乡的景物特征,又写出他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
飞金锡度长干”,意思是:你又来到我的身旁,把我从长干带到了钟山。这两句是说友人再次回到故乡以后,还
有新的作为,而且大有成就。“金锡”是指僧人法器,“度”意为渡,这里是渡过的意思。“又飞金锡度长干”,是说
友人再一次回到故乡,而且又有新的成绩,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
颔联“钟山得似芝山好,道海何加学海宽”,意思是:钟山的美景和芝山一样美丽,但道海的浩瀚却比学海更宽广。
“钟山”“芝山”都是地名,这里借指朋友刘润芳。诗人用“钟山”与“芝山”相比,突出了友人学识渊博,品德高洁,令
人敬仰。
颈联“羡尔心如禅定久,愧予身与客毡寒”,意思是:我羡慕你的心灵如同禅定一般长久,但我惭愧自己的身躯像飘
泊在外的客人那样寒冷。“禅定”指佛教禅宗修行时的心念专一状态,即“正定”、“定中之定”。“正定”、“定中之定”
是佛教语汇,用来比喻心无杂虑、专注一境的心境状态。《楞严经》中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心三观万法
。”这里的“三观”,指的是佛家所说的三个根本观念:报应观、缘起观、真如观。其中,“真如观”就是禅定观。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与友人心灵相通,感情深厚。“愧予身与客毡寒”,意思是:我惭愧自己的身躯像漂泊在外的
客人那样寒冷。“客毡”指旅居异乡的行囊。“客毡寒”,是说自己漂泊在外,没有固定的住所,生活艰苦;同时,
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苦闷和凄凉的心情。
尾联“自从别后音书隔,天外征鸿字字安”,意思是:自从你们离别后,我们之间就再没有书信往来了,就像天上的飞
鸿无法寄托彼此的相思。“征鸿”指远飞的鸿雁,比喻书信或消息。“天外征鸿字字安”,是说自从分别以后就再也没有
书信来往了,就像天上的鸿雁无法寄托我的相思之情似的。这两句是诗人抒发思念之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谊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