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梵名言底不同,咒声初学苦难工。
六经章句曾多读,一会楞严失辩聪。
担板几能知道妙,偷心疑弗与禅通。
药王故为医分别,吞吐教如栗棘蓬。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出家的心境和感受。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华梵:指的是佛教中的各种流派和教派。
  2. 名言底不同:指各个佛教流派的教义和说法各不相同。
  3. 咒声初学苦难工:指刚开始学习佛经时,念咒的声音听起来很辛苦。
  4. 六经章句:泛指儒家经典的篇章和语句。
  5. 楞严失辩聪:指在辩论时失去了原有的听力。
  6. 担板几能知道妙:指通过担板(一种搬运重物的用具)来理解佛法的智慧。
  7. 偷心疑弗与禅通:指内心的疑惑是否能够与禅宗相通。
  8. 药王故为医分别:指因为药师如来曾以医者的身份出现,所以此处特指药师如来。
  9. 吞吐教如栗棘蓬:指佛教教义如同栗子上的尖刺,难以吞下。

译文:

华梵各宗门异说多,
初次学佛声音苦难熬。
儒家经典多章节,
辩论失去原本的听力。
担板虽能知佛法深意,
内心怀疑能否与禅相通。
药师如来曾行医者之职,
佛教教理犹如荆棘蓬蒿。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各流派教义的不同和辩论的辛苦有深刻的体验。诗人通过对比儒家经典的严谨性与佛经的深奥,以及辩论时的困难,展现了修行路上的艰辛和对真理探索的渴望。同时,通过对药师如来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佛法深邃与复杂性的感慨。整体上,诗歌展现了修行者在求道过程中的矛盾心理和对佛法深入探究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