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列神鼎,八公授丹经。
往来有鸾鹤,未若兹峰名。
名峰匪在大,亦匪诸仙庭。
瑶草虽不谢,玉树任长菁。
竺国表灵鸟,少室固神坰。
地德岂殊众,纪堂贤圣兴。
四七与二三,西东作典型。
慈流别五派,洞水奔南溟。
荡荡归汾岐,环抱奇峰青。
瑞光薄三界,法润普群灵。
昔我一来游,瞻睇默含情。
见花识优昙,酌水味香泠。
日暮下山去,山在胸中横。
既薄隐松柏,仍羞逐市城。
束身今再来,高步陟云屏。
雄峰法王踞,四顾空青冥。
俯视人间世,奔马无暂停。
学道苦不早,日月徂以征。
稽首大山王,泫然涕泗零。
誓将衣线身,学山到山巅。

这首诗名为《登雷峰作》,是诗人在游览雷峰塔时有感而发,抒发了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修行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登雷峰作
    译文:登上雷峰塔进行创作。
    注释:雷峰塔,位于杭州西湖西面,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此题诗而得名。

  2. 崆峒列神鼎,八公授丹经。
    译文:崆峒山列满了神鼎,八公传授了丹经。
    注释:崆峒,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山名。神鼎,指道教传说中的仙家法器。八公,泛指仙人。

  3. 往来有鸾鹤,未若兹峰名。
    译文:有鸾凤和仙鹤往来,但不如这座山峰的名字。
    注释:鸾鹤,传说中的吉祥之鸟。

  4. 名峰匪在大,亦匪诸仙庭。
    译文:这山峰并不大,也不在大仙的庭院里。
    注释:名峰,有名的山峰。大仙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5. 瑶草虽不谢,玉树任长菁。
    译文:瑶草虽然不会凋谢,玉树却能长出繁茂的枝叶。
    注释:瑶草,一种生长在仙境中的草。玉树,指仙树。

  6. 竺国表灵鸟,少室固神坰。
    译文:印度以灵鸟著称,少室山是国家的神域。
    注释:竺国,古代地名,今浙江一带。灵鸟,传说中的神鸟。

  7. 地德岂殊众,纪堂贤圣兴。
    译文:地德并不与众人不同,圣贤在这里兴起。
    注释:地德,大地的德行。纪堂,指帝王之居所。

  8. 四七与二三,西东作典型。
    译文:四方七方与二、三方向,东西方形成了典型。
    注释:四七与二三,古人常用以指代四方或东西南北等方位。

  9. 慈流别五派,洞水奔南溟。
    译文:慈水的支流汇合于五大河流,深潭的水流奔向南方大海。
    注释:慈流,慈水的分支。五派,指五大河水系的汇合。

  10. 荡荡归汾岐,环抱奇峰青。
    译文:浩浩荡荡流向汾河岸边,围绕着奇异的山峰显得青色。

  11. 瑞光薄三界,法润普群灵。
    译文:瑞光洒遍三界,佛法浸润着所有的生灵。
    注释:瑞光,吉祥的光芒。法润,佛法的滋润。

  12. 昔我一来游,瞻睇默含情。
    译文:我以前来这里游玩时,凝视着景色内心充满了情感。

  13. 见花识优昙,酌水味香泠。
    译文:看见花朵便认出了优昙花,品尝清泉便觉得香气扑鼻。

  14. 日暮下山去,山在胸中横。
    译文:太阳落山时我下山去了,但那山峰依然横亘于我的心中。

  15. 既薄隐松柏,仍羞逐市城。
    译文:我不愿像隐居的松柏那样孤独,也不愿意像追逐城市繁华的人群那样庸俗。

  16. 束身今再来,高步陟云屏。
    译文:我决心再次来到这里,一步步攀上云端。

  17. 雄峰法王踞,四顾空青冥。
    译文:雄伟的山峰上佛祖盘腿而坐,四面环视只见无边的青天白云。

  18. 俯视人间世,奔马无暂停。
    译文:俯瞰人间世事,奔腾而过的战马无法停下来歇息。

  19. 学道苦不早,日月徂以征。
    译文:学道太晚实在不好,日月匆匆流逝,岁月不等人。

  20. 稽首大山王,泫然涕泗零。
    译文:我虔诚地向大山王磕头致敬,感动得泪水纵横流下。

  21. 誓将衣线身,学山到山巅。
    译文:发誓将身体化为衣线,直至达到高山的巅峰。

  2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雷峰塔的描述,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中的“雷峰塔”不仅是一座具体的建筑,更象征着一种精神寄托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