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竹谁开径,春江暂系船。
青山君偶借,沧海兴应偏。
城阙留晴雪,衣裳净夕烟。
泠然心赏得,佳处若为传。

【注】林竹:竹林和竹子。谢少连:诗人的朋友,名不详。

春初雨雪新霁,我来到乌龙潭拜访我的朋友谢少连。

【译文】
竹林里是谁开辟的道路,春天的江水暂时停泊船只。
青山是朋友偶尔借用的,沧海兴应该是偏爱这地方。
城阙中留着晴天的积雪,衣裳上洁净了夜晚的烟雾。
泠然心赏得自在,好的地方难以传诵。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初春,此时正值春寒料峭之际,而乌龙潭却春意盎然。作者在友人的陪伴下来到乌龙潭,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分。

首联“林竹谁开径,春江暂系船”,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漫步在竹林小径上,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他看到江面上停泊着一艘船,船上有一个人正在欣赏风景。这里的“谁”字既指人,又暗指自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

颔联“青山君偶借,沧海兴应偏”,进一步描绘了乌龙潭周围的景色。诗人认为青山是好友偶尔借来的,大海则是自己偏爱的。这里的“君”字既指朋友,又暗指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颈联“城阙留晴雪,衣裳净夕烟”,描绘出了城市中的美景。诗人看到城阙上还留着晴天的白雪,街道上的人们穿着干净的衣服,享受着美好的夜晚。这里的“留”、“净”等字眼都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赞美之情。

尾联“泠然心赏得,佳处若为传”,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他感到自己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提升,但这种美好之处难以言传,只能默默感受。这里的“泠然”二字形容内心的喜悦和轻松,而“若为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无奈和遗憾。

这首诗通过描绘乌龙潭周围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