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无牛马后,仍许见浮屠。
礼佛欢如旧,逢僧笑尽呼。
膏粱恣啖嚼,土榻任跏趺。
半晌低头想,依然得故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慈恩寺》。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初入慈恩寺(第一句)

“初入慈恩寺”表明了诗人初次踏入慈恩寺的情景。慈恩寺,即大慈恩寺,位于长安城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幸无牛马后(第二句)

“幸无牛马后”指的是在进入寺院之后,没有遇到任何障碍或麻烦。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寺院环境的熟悉和顺利进入的感受。

仍许见浮屠(第三句)

“仍许见浮屠”意味着在寺院中,依然可以看到佛像和其他佛教文物。浮屠是梵语“佛塔”的意思,这里指代佛像。

礼佛欢如旧(第四句)

“礼佛欢如旧”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礼节的尊重和对佛祖的敬仰之情,以及与过去一样,在寺院中仍然保持着愉悦的心情。

逢僧笑尽呼(第五句)

“逢僧笑尽呼”描述了诗人与僧人相遇时的快乐场景。这里的“笑尽呼”意味着僧人见到诗人会发出欢快的笑声,并主动打招呼。

膏梁恣啖嚼(第六句)

“膏粱恣啖嚼”形容僧人享受美食的情景,这里的“膏粱”指的是美味的食物,而“恣啖嚼”则表示僧人随意地品尝着食物。

土榻任跏趺(第七句)

“土榻任跏趺”描绘了寺院中的简朴生活场景,僧人们随意地坐在土制的床上,盘腿打坐,进行禅修。

半晌低头想(第八句)

“半晌低头想”反映了诗人在寺院中沉思或反省的时间,可能是为了思考佛学问题或是个人感悟。

依然得故吾(第九句)

最后一句“依然得故吾”表明诗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心境,无论是在寺院还是其他地方,他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初入慈恩寺的经历,展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对寺院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对僧人、佛像、食物、禅修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寺院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在寺院中找到了自己的心境,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这首诗体现了贾岛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