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团团月,还来绝塞明。
照人幽近死,到地自无声。
孤雁忽然过,远钟何处鸣。
岭南应更苦,夜夜落荒城。
《沈阳杂诗二十首》是明代著名诗人释函可的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可惜团团月,还来绝塞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圆月依旧出现在边塞之地的感慨。这里的“团团月”形容月亮圆满如球,象征着恒久不变的美好,而“绝塞明”则意味着在边塞这样荒凉的地方依然能够见到明亮的月光。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于边关将士生活的同情。
- 照人幽近死,到地自无声:诗人用“幽近死”来形容月光给人带来的宁静与深远影响,同时指出月光虽然存在,但却不发出声音,即“到地自无声”。这句诗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静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悲悯与对于和平的向往。
- 孤雁忽然过,远钟何处鸣:诗人以孤雁飞过和远处的钟声作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的寂静与冷清。孤雁的出现和远钟的声音共同营造了一种孤独而遥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边疆战士在夜深人静时的寂寞与辛劳。
- 岭南应更苦,夜夜落荒城: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岭南地区艰苦条件的担忧。夜幕降临时,荒废之城中的人们生活更加困苦,每夜都在承受着无尽的艰辛。这反映出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战争影响的深刻理解。
《沈阳杂诗二十首》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其诗句的详细解释和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