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来方觉好,山亦厌名闻。
世事凭萝隔,幽情与佛分。
猿啼几树月,鹿过一溪云。
此处真惟我,相寻未许君。
【注释】
入山寄友:来到山林,寄情于友。
方觉好:刚刚感觉到好。
厌名闻:对名利声色的厌倦。
萝:蔓生植物,这里指攀缘的树木。
幽情:幽深的感情。
几树月:几棵树上的月亮。
鹿过一溪云:鹿群经过溪流时,云彩飘荡在溪水中。
此处真惟我:这地方真是我的。
相寻:相伴寻找、探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此诗前两句写进入寺院的感受,后四句写寺院的风光和与友人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净土的向往之情以及对友情的重视。
首联“到来方觉好,山亦厌名闻”,意思是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才感觉到这里的好,连这座山也厌倦了名声的传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
颔联“世事凭萝隔,幽情与佛分”,意思是世间的纷扰和世俗的繁华都被藤蔓隔断,我的心境已经与佛家的境界融合在了一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
颈联“猿啼几树月,鹿过一溪云”,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几只猿猴在树林中啼叫,一群鹿儿在溪边嬉戏。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象,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尾联“此处真惟我,相寻未许君”,意思是这个地方真是我的,你不应该来这里找我,因为我不想见到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看法:他不希望被朋友打扰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朋友的尊重。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哲学和艺术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