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短无妨独夜愁,𣰦毿布衲自蒙头。
白杨梦绕尚书冢,大石云封仙客楼。
霜气正浓心匪席,钟声不远月如钩。
更长任尔终须晓,能使沉沉万古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第1句:“日短无妨独夜愁,𣰦毿布衲自蒙头。”
注解:太阳下山了,夜晚降临,我却独自在愁绪中度过。我披着一件粗布衲衣,就那么蒙着头睡觉。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日短夜长的时刻,独自面对内心的孤独和忧愁,没有伴侣可以倾诉,只有自己裹紧衣服,蒙头睡去。这种孤独感和无奈之情通过“𣰦毿布衲”这个意象得到了很好的表达,既展示了诗人朴素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深沉。
第2句:“白杨梦绕尚书冢,大石云封仙客楼。”
注解:我梦见白杨树围绕着尚书的坟墓,而大石被云雾笼罩着仙客楼。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画面。白杨树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而坟墓则让人联想到生死、无常等主题。大石被云雾笼罩则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某种超脱尘世的力量。整个画面充满了哲理意味,让人不禁思考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3句:“霜气正浓心匪席,钟声不远月如钩。”
注解:寒气逼人,但我的心情并不因此而受到影响,反而更加坚定。远处传来的钟声虽然距离遥远,但月亮却像弯钩一样挂在天空。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寒气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坚韧和不屈。尽管环境寒冷,但他的内心却如同秋日的霜气一样凛冽,但却不会被外界的寒冷所动摇。钟声虽远,但月光如钩,给人以希望和安慰。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第4句:“更长任尔终须晓,能使沉沉万古不。”
注解:夜越来越长,最终总会迎来黎明。即使如此,它也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虽然诗人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但是他认为历史和文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前进,就像车轮滚滚向前一样。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尊重。同时,这也揭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认为即使是最漫长的夜晚,最终也会迎来黎明的到来。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独自面对生活和情感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