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峰头食蜜甜,长干花瓣又重拈。
共经劫火三禅乐,分取曹源两地沾。
伞岭杖头风日朗,天山衲底雪霜严。
不禁钟尽怀方切,寒雁无声月一帘。

闻浪大师主法伞岭,马耳峰头食蜜甜。

长干花瓣又重拈。共经劫火三禅乐,分取曹源两地沾。

伞岭杖头风日朗,天山衲底雪霜严。

不禁钟尽怀方切,寒雁无声月一帘。

注释:

  1. 闻浪大师主法伞岭,马耳峰头食蜜甜。
  • 闻浪大师主持法事于伞岭。
  • 马耳峰头的蜂蜜甜美可口。
  1. 长干花瓣又重拈。共经劫火三禅乐,分取曹源两地沾。
  • 长干山的花瓣再次被采摘。
  • 经历了劫火的洗礼,人们共享了三禅的快乐。
  • 从曹源两地分别得到了滋养。
  1. 伞岭杖头风日朗,天山衲底雪霜严。
  • 伞岭上阳光明媚,天气晴朗。
  • 天山上覆盖着厚厚的雪和寒冷的霜。
  1. 不禁钟尽怀方切,寒雁无声月一帘。
  • 无法阻止钟声敲响的时刻。
  • 寒冷的夜晚里,寂静的月光洒在帘幕之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首句“闻浪大师主法伞岭”,点明了诗人与闻浪大师的关系以及他们在伞岭的活动,为后文铺垫。第二句“马耳峰头食蜜甜”,则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马耳峰头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诗歌转向了对人物的描述。第三、四句“长干花瓣又重拈。共经劫火三禅乐,分取曹源两地沾”中,诗人通过对长干山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伞岭杖头风日朗,天山衲底雪霜严”,则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自然景观的不同特点。

最后两句“不禁钟尽怀方切,寒雁无声月一帘”,则是对全诗情感基调的总结。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内心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