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于今竟莫论,当年鲍叔幸犹存。
气倾渤海潮头水,手挽阴山雪底魂。
白草尚多缠野恨,黄沙无计借馀暄。
人间岂必奇男子,肯惜春风散五原。

【注释】

①寄赠宗尉:指诗人给宗泽的书信。宗泽(1059—1128),字汝霖,婺州义乌人。南宋抗金名将,以忠诚、智勇著称。绍兴二年(1132)拜相,力主抗金,主张“联辽抗金”,反对议和。次年因被秦桧诬陷落职,后起复。五年(1135)再次被贬,绝食死。宗泽为人忠正刚毅,忧国忘身,为时论所重。

②于今:如今。

③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与管仲共同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两人有深交。鲍叔对管仲非常了解,曾说:“吾闻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耳。”

④渤海:即渤海湾,在今山东半岛东岸。

⑤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偏西一带。

⑥五原: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

⑦肯:岂肯。

【赏析】

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当时作者正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而宗泽则任荆南湖北路宣抚使。宗泽是位杰出的爱国将领,他一生忠于朝廷,关心民生,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受到奸臣秦桧的迫害。作者写给宗泽的信,表达对他的崇敬和惋惜之情。

首联写宗泽虽遭贬谪,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不忘抗金大业。颈联赞扬宗泽的气魄和才能,尾联则是对他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全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首联“此道于今竟莫论”一句,点明宗泽虽然遭到贬斥,但仍然是一位关心国事的人。“至今”二字,表明了作者对此事的关注。

颔联“当年鲍叔幸犹存”一句,是对“此道”的具体解释。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与管仲共同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两人有深交。鲍叔对管仲非常了解,曾说:“吾闻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耳。”意思是说:我出生的时候父母都死了,而只有鲍叔知道我啊!这一句既是对宗泽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对宗泽的了解和认识的一种肯定。

颈联两句中“气”、“手”两词,分别形容宗泽的气概和才能。“渤海潮头水”句用沧海波涛的气势来形容宗泽的气概;“阴山雪底魂”句用冰雪严寒的天气来比喻宗泽的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这两句既是对宗泽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对宗泽的敬仰之情的表达。

尾联两句中“白草”、“黄沙”都是边塞特有的景色,而“缠野恨”、“借馀暄”又是诗人对边关生活的感慨。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宗泽不幸遭遇的同情,也表达了自己对边关将士的敬爱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又展示了他对宗泽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