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行歌绩妇迎,惊回春梦起乡情。
解将腰带文犀重,添得空门水月清。
云鬓已随秋雾散,舞衣应逐雨花轻。
翻怜冢畔青青草,不及红莲碛上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七言绝句,内容主要描写了陈氏女出家为尼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1句:“学士行歌绩妇迎,惊回春梦起乡情。”
注释:学士(指文人)行走时唱歌,使回家劳作的妇人感到惊喜,这突然的举动使得他们从梦中惊醒,勾起了他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赏析:诗的首句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学士与耕夫之间因歌声而产生互动,这既是一种人文交流,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通过歌声,学士的行为触动了耕夫,使他们从日常的工作状态中抽离出来,进入一种梦境般的恍惚之中,唤醒了他们对家的深深眷恋。
第2句:“解将腰带文犀重,添得空门水月清。”
注释:解开腰带,用文犀制成的佩饰来装饰自己,使得空荡荡的寺庙中也显得清澈明亮。
赏析: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陈氏女的出家过程。她选择了一条简约而不失高雅的出家之路——用文犀作为装饰品来点缀自己,从而体现出她对佛法的虔诚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方式虽然简单,但却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让空门之中也如同明净的水面一般,反映出清澈的月色。
第3句:“云鬓已随秋雾散,舞衣应逐雨花轻。”
注释:云鬓已经随着秋天的云雾消散,轻盈的舞衣跟随着雨点飘落。
赏析:这里的“云鬓”指的是女子头上的装饰,通常指妇女的发髻。随着秋风的出现,原本被装饰的发髻变得凌乱无章,就像是秋天的云雾一样消散。而“雨花”则是指细雨落下时形成的美丽花瓣,这里用来比喻舞衣随风飘舞的样子。两句诗一起,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场景:女子在出家之后,其原有的华丽装束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质朴的生活。她的舞蹈不再是为了吸引他人的眼球,而是出于内心对佛性的体悟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第4句:“翻怜冢畔青青草,不及红莲碛上生。”
注释:反而更加喜爱坟墓旁边那些青翠的野草,却不如红莲生长在沙漠之上那么珍贵。
赏析: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自然美和生命真谛的领悟。虽然红莲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但它依然能够顽强地生长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本色、不向命运低头的生命。而坟墓旁的青草虽然平凡无奇,但它们的存在却给荒凉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一对比强调了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找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正如诗句中所表达的那样,“青草”比“红莲”更值得珍惜和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