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国久无望,仍存劫火馀。
泪流双眼尽,得见故人书。
注释:家乡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了,但还有劫后余生的希望。眼泪流干了,终于收到了老朋友的信。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战乱中写给朋友的,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的“泪流双眼尽”形容了诗人长时间无法与亲人联系的痛苦,而“得见故人书”则表达了诗人在艰难困苦中仍能保持乐观、坚定信念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乡国久无望,仍存劫火馀。
泪流双眼尽,得见故人书。
注释:家乡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了,但还有劫后余生的希望。眼泪流干了,终于收到了老朋友的信。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战乱中写给朋友的,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的“泪流双眼尽”形容了诗人长时间无法与亲人联系的痛苦,而“得见故人书”则表达了诗人在艰难困苦中仍能保持乐观、坚定信念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句注释译文与赏析 《暮归》杜甫诗作赏析 1. 诗句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野老添丁口,村妇去荷锄。 客衣谁为浣?僧舍晚钟初。 2. 诗句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傍晚时分,从青翠的山上下来的场景。山中的月亮一直伴随着他回家。夜晚降临后,他在山中经历了一场暴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但他仍然坚持前行。最后,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空房间,便住了下来。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咫尺阻言笑,其如风雨何? ``` 译文: 近在咫尺却难以与朋友畅谈笑声,这像风雨一样令人无奈。 ``` 展书当事业,壮志此消磨。 ``` 译文: 翻开书籍就像投身于事业,但雄心壮志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 竟日掩门户,千年一咏歌。 ``` 译文: 整天闭门不出,只能吟诵古人的诗歌来寄托哀思。
【注释】 诸山:指周围群山。 当午:正午时分,太阳高悬。 妙理:佛家语,指深奥的道理或禅理。 缭绕:盘旋缭绕。 应藏:应当隐藏。应,表推测语气,意为“应该”。 听法龙:佛教传说中,龙是佛法的传播者,故云“听法龙”,即佛经的翻译者,也称为“龙象”。 【赏析】 《游谭家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的景色
【注释】 怀千山诸子:怀念隐居在千山的诸子。 野衲还山去,深居第几重:野衲指和尚,用和尚的修行比喻隐者的隐居生活。第几重指山中居住的层次。 遥知岩石侧,犹有汉唐松:远远地看见山岩边,还有像汉朝和唐朝时种植的古松树。 施食下林雀,安禅护洞龙:在树林里投食给飞来的雀鸟,让它们安心下来;保护洞穴中的龙不受伤害。 寄言诸老宿,春晓待飞筇:告诉那些年长者,春天早晨准备拄着竹子做的拐杖上山。 【赏析】
逐句释义及赏析 寻诗 这句表达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心境,即在秋天的山里寻觅着黄叶堆中隐藏的美好诗句。 - 注释:秋、山、黄叶堆。 - 赏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漫步在秋山之中,寻找着那些被黄叶覆盖的诗句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只在秋山里 强调了诗人活动的范围和场所,仅在秋天的山林中寻找。 - 注释:秋、山。 - 赏析:通过“只在”二字
【注释】 去去:离去。莫:不要,别。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塞上:边塞。秋:指秋天。死生:生死。从此异: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人马:这里指战马和士兵。尽成愁:都成了忧愁。唯:只是、只。鬼门幽:鬼门关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睢阳判官时,为送友人远行而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友人即将离去,不要再回头望一眼;因为那茫茫的塞北已经是一个秋天。这两句是写景,但景色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冒雪过苏筑 - “冒雪过苏”意味着诗人不畏严寒,冒着大雪前行。“苏”,可能是指苏州,也可能是诗人自指。这里的“过”表示经过或穿越的意思。 - 这是全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 所思何必远 - 这里的“所思”指心中的思绪或者所怀念的人或事。“何必远”表示思念的对象并不遥远,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实现思念。 -
晚步 钟声随我去,隐隐度前湾。 遥望深松暮,应多野鹤还。 客心在秋水,微月出空山。 任意缓归步,柴门不用关。 【注释】: - 钟声随我去:指随着钟声的引导,我独自前行 - 隐隐度前湾:隐约传来的钟声仿佛穿过小河的波涛 - 深松暮:深山里的松树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深沉 - 应多野鹤还:估计傍晚时有成群的野鸟飞回巢中 - 客心在秋水:我的客居之心如同秋天的水一样平静 - 微月出空山
送别 独自离开家乡去,乡间小路还很长。 两点泪光似丈夫泪,一天孤鹜秋水凉。 幸好未为客死他乡,未了此生愁绪难解。 回首离别处,沙平黑雾浓密密。 注释: - 送别: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客人时所作。 - 单身从此去:指作者独自一人即将离开家乡。 - 乡路尚悠悠:乡间小路漫长而悠远。 - 两点丈夫泪:指作者的眼泪像两滴眼泪一样晶莹剔透。 - 一天孤鹜秋:形容秋天的景象,孤独的野鸭在水面上飞翔。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把茆也足够了,拓地更精神。 静坐饱秋色,开书见古人。 童乌时问难,慧远复来频。 何必桃花水,萧然即避秦。 注释: - 把茆:指搭建茅屋、盖茅草屋。 - 亦已足:意思是满足于现状。 - 拓地更精神:开拓土地,使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 童乌:儿童。 - 时问难:不时提问和质疑。 - 慧远:禅宗五祖之一,姓慧名远,是六朝时期著名的禅师。 - 复来频:频繁到来。 - 桃花水
【注解】 1. 六首:这里指《送大来先生之东吴葬其先人》六首。2. 斩却:铲除。3. 坟前松:坟墓前的树,即墓柏。4. 远山青历历:远处的山色分明可见。5. 系马长太息:在山上系好马,长时间叹气,表示哀悼。6. 后人:后来的人,指大来先生。 【赏析】 本诗是杜甫对友人大来先生的祭文。诗人通过描绘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思念之情
注释: 生卧冰雪中,死埋冰雪下。 生时生活在寒冷的冰雪之中,死后被埋在冰冷的冰雪之下。 藉此省见闻,天地为长夜。 通过这样的对比,来反思自己的见识与经历,感叹天地间如同漫长的黑夜一般。 译文: 生时生活在寒冷的冰雪之中, 死去之后被埋葬在冰冷的冰雪之下。 生与死,一如冰与火, 对比之下更能凸显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生与死,一如寒与暖, 生死轮回让人更加感慨人生之苦。 生与死,一如梦与醒,
悲风吹不歇,孤月近为邻。 世上亦寥落,何如山鬼亲。 注释: 悲风:形容悲壮、凄凉的氛围。 不歇:不停,持续不断。 近为邻:靠近作邻居。 亦:也。 何如:怎么比得上,哪能比得上。 山鬼:古代神话中的山林之神。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函可的作品《送大来先生葬六首》的第六首,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朋友的深切怀念之情。首句“悲风吹不歇”,描绘了一种悲壮而凄迷的氛围,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苦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片纸来天外”一句的意思是:一封来信从天上飘来。“开函不敢读”一句的意思是:打开信函却不敢看,因为一个字也让我忧愁。这几句大意是:你寄来的信件从天上飘来,我打开后不敢看,因为每读一字都令我愁苦无比。 【答案】 ①一片薄薄的信纸从很远的地方飞来;②你从广州捎来的信
【注释】 还山:归隐山林。忆旧:怀念旧友,这里指思念故交。十首:即十首诗。言笑不可觅:意谓与故交的言笑已无法寻找。暗风:冷风。庭隅:庭院角落。萝月:萝草上的月光。恍惚:不真切。髭须:胡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交的深深怀念之情。诗人在归隐山林后,时常回忆起与故交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快乐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不清,难以寻找。因此
相见必破颜,来往永无期。 出塞将十年,始如初逐时。 注释:在这首诗中,“相见必破颜”意味着每次见面都会面带笑容,非常高兴,显示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或亲密的关系;“来往永无期”则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相聚时间的渴望,但现实却充满了不确定性;“出塞将十年”暗示了作者长时间在外,远离家乡和亲人,这可能是出于某种使命或责任;“始如初逐时”则表示尽管时间已过十年,但与某人的关系仍然保持着最初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