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遣候君来,松枝挂月白。
君今逐浮云,犹扫松根石。
【注释】
常遣:经常派人。君:你。逐:追逐。浮云:比喻飘忽不定的事物。犹:仍然、依旧。
【赏析】
此诗为作者送别友人,并对其寄语之词。首句“常遣候君来”,是说经常派人去问候;次句“松枝挂月白”,是说松树枝头挂着一轮明月。三、四句“君今逐浮云,犹扫松根石”,是说朋友现在正随着飘忽的浮云远去,仍像过去那样扫除了松树下的石头。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尽在其中。全诗语言平实,却有深意。
常遣候君来,松枝挂月白。
君今逐浮云,犹扫松根石。
【注释】
常遣:经常派人。君:你。逐:追逐。浮云:比喻飘忽不定的事物。犹:仍然、依旧。
【赏析】
此诗为作者送别友人,并对其寄语之词。首句“常遣候君来”,是说经常派人去问候;次句“松枝挂月白”,是说松树枝头挂着一轮明月。三、四句“君今逐浮云,犹扫松根石”,是说朋友现在正随着飘忽的浮云远去,仍像过去那样扫除了松树下的石头。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尽在其中。全诗语言平实,却有深意。
诗句注释译文与赏析 《暮归》杜甫诗作赏析 1. 诗句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野老添丁口,村妇去荷锄。 客衣谁为浣?僧舍晚钟初。 2. 诗句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傍晚时分,从青翠的山上下来的场景。山中的月亮一直伴随着他回家。夜晚降临后,他在山中经历了一场暴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但他仍然坚持前行。最后,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空房间,便住了下来。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咫尺阻言笑,其如风雨何? ``` 译文: 近在咫尺却难以与朋友畅谈笑声,这像风雨一样令人无奈。 ``` 展书当事业,壮志此消磨。 ``` 译文: 翻开书籍就像投身于事业,但雄心壮志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 竟日掩门户,千年一咏歌。 ``` 译文: 整天闭门不出,只能吟诵古人的诗歌来寄托哀思。
【注释】 诸山:指周围群山。 当午:正午时分,太阳高悬。 妙理:佛家语,指深奥的道理或禅理。 缭绕:盘旋缭绕。 应藏:应当隐藏。应,表推测语气,意为“应该”。 听法龙:佛教传说中,龙是佛法的传播者,故云“听法龙”,即佛经的翻译者,也称为“龙象”。 【赏析】 《游谭家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的景色
【注释】 怀千山诸子:怀念隐居在千山的诸子。 野衲还山去,深居第几重:野衲指和尚,用和尚的修行比喻隐者的隐居生活。第几重指山中居住的层次。 遥知岩石侧,犹有汉唐松:远远地看见山岩边,还有像汉朝和唐朝时种植的古松树。 施食下林雀,安禅护洞龙:在树林里投食给飞来的雀鸟,让它们安心下来;保护洞穴中的龙不受伤害。 寄言诸老宿,春晓待飞筇:告诉那些年长者,春天早晨准备拄着竹子做的拐杖上山。 【赏析】
逐句释义及赏析 寻诗 这句表达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心境,即在秋天的山里寻觅着黄叶堆中隐藏的美好诗句。 - 注释:秋、山、黄叶堆。 - 赏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漫步在秋山之中,寻找着那些被黄叶覆盖的诗句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只在秋山里 强调了诗人活动的范围和场所,仅在秋天的山林中寻找。 - 注释:秋、山。 - 赏析:通过“只在”二字
【注释】 去去:离去。莫:不要,别。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塞上:边塞。秋:指秋天。死生:生死。从此异: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人马:这里指战马和士兵。尽成愁:都成了忧愁。唯:只是、只。鬼门幽:鬼门关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睢阳判官时,为送友人远行而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友人即将离去,不要再回头望一眼;因为那茫茫的塞北已经是一个秋天。这两句是写景,但景色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冒雪过苏筑 - “冒雪过苏”意味着诗人不畏严寒,冒着大雪前行。“苏”,可能是指苏州,也可能是诗人自指。这里的“过”表示经过或穿越的意思。 - 这是全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 所思何必远 - 这里的“所思”指心中的思绪或者所怀念的人或事。“何必远”表示思念的对象并不遥远,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实现思念。 -
晚步 钟声随我去,隐隐度前湾。 遥望深松暮,应多野鹤还。 客心在秋水,微月出空山。 任意缓归步,柴门不用关。 【注释】: - 钟声随我去:指随着钟声的引导,我独自前行 - 隐隐度前湾:隐约传来的钟声仿佛穿过小河的波涛 - 深松暮:深山里的松树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深沉 - 应多野鹤还:估计傍晚时有成群的野鸟飞回巢中 - 客心在秋水:我的客居之心如同秋天的水一样平静 - 微月出空山
送别 独自离开家乡去,乡间小路还很长。 两点泪光似丈夫泪,一天孤鹜秋水凉。 幸好未为客死他乡,未了此生愁绪难解。 回首离别处,沙平黑雾浓密密。 注释: - 送别: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客人时所作。 - 单身从此去:指作者独自一人即将离开家乡。 - 乡路尚悠悠:乡间小路漫长而悠远。 - 两点丈夫泪:指作者的眼泪像两滴眼泪一样晶莹剔透。 - 一天孤鹜秋:形容秋天的景象,孤独的野鸭在水面上飞翔。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把茆也足够了,拓地更精神。 静坐饱秋色,开书见古人。 童乌时问难,慧远复来频。 何必桃花水,萧然即避秦。 注释: - 把茆:指搭建茅屋、盖茅草屋。 - 亦已足:意思是满足于现状。 - 拓地更精神:开拓土地,使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 童乌:儿童。 - 时问难:不时提问和质疑。 - 慧远:禅宗五祖之一,姓慧名远,是六朝时期著名的禅师。 - 复来频:频繁到来。 - 桃花水
雨尽禽声寂,空山似有闻。 十年稠叠恨,不是为思君。 注释: - 雨尽:雨水完全停歇。 - 禽声:鸟儿的叫声。 - 寂:寂静无声。 - 空山:空旷的山。 - 似有闻:似乎可以听见。 - 十:数量词。 - 稠叠:重叠。 - 恨:遗憾、怨恨。 - 不是:并非。 - 思君:思念你(某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空旷的山林中,听着鸟儿的叫声和雨后的寂静
枕中百十篇,暗室生霹雳。 梦里长把持,只恐蛟龙攫。 注释: 1. 枕中百十篇:指诗人在梦中创作了一百零一首诗篇。 2. 暗室生霹雳:比喻诗作的才华和影响力如同雷霆般震撼人心。 3. 梦里长把持:诗人在梦中长时间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和笔触。 4. 只恐蛟龙攫:担心自己的才华被强大的对手所夺取。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才华的自豪感和对竞争对手的恐惧。诗中提到“枕中百十篇”
【注释】 大音:指高深的哲理或艺术境界。 销沉:消沉,消沉。 天地:宇宙万物。 斯人:这个人。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个。 【赏析】 “大音易销沉,天地终何有。”此联言大道至简,至纯至真,至精至神,故能“大音易销沉”。道之本体,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故谓“天地终何有”。 “茫茫东海沙,斯人岂长久。”此二句是说,浩浩荡荡的大海中,一粒泥沙微不足道,渺小到极点,然而它却能够存在。人生也是如此
``` 还山忆旧十首 山中多虎豹,月黑恐魂惊。 注释:山中有很多猛兽,在月色昏暗的时候,恐怕自己的魂会被吓飞。 君如来入梦,须随明月行。 注释:你就像是进入了我的梦境一样,必须随着明亮的月光前进。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深深怀念和热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通过描述山中的野兽、夜晚的明月和自己的心境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上
注释:梦中隐约看见你,一半是苦吟的声音。这个晚上特别清晰,还是担心这不是我平生的遭遇。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怀旧之情的小诗。诗人在梦中依稀见到旧日的朋友,却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声音,只能听到一半。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音容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第二句“此夜分明甚”,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朦胧的感觉。诗人感到这个夜晚是如此清晰,以至于无法分辨出对方的面容,只能隐约听到声音。
【注释】 还山忆旧十首:指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重登江上庾楼寄杜二拾遗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十首诗。 最怜:非常喜爱。同出塞:一同到边关去。 不得:不能;上千山:登上高山,即指远离京城。 屡咏:多次吟咏;山僧句:描写山景和僧侣的诗句。 常思:经常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被贬谪期间写的一首怀古诗,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