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锦何年去画楼,楼前荆棘满空秋。
行人立马一抬首,叠笏还疑在上头。
注释:画楼中的貂锦何时被抛弃在何处,楼前已是荆棘满空秋了。行人站在楼上抬眼远望,好像叠笏的那个人还在上面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以铁岭花楼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历史的画卷。诗中通过“貂锦何年去”和“楼前荆棘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通过“行人立马一抬首”和“叠笏还疑在上头”等细节描写,展示了人物的情感状态。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貂锦何年去画楼,楼前荆棘满空秋。
行人立马一抬首,叠笏还疑在上头。
注释:画楼中的貂锦何时被抛弃在何处,楼前已是荆棘满空秋了。行人站在楼上抬眼远望,好像叠笏的那个人还在上面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以铁岭花楼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历史的画卷。诗中通过“貂锦何年去”和“楼前荆棘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通过“行人立马一抬首”和“叠笏还疑在上头”等细节描写,展示了人物的情感状态。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诗句注释译文与赏析 《暮归》杜甫诗作赏析 1. 诗句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野老添丁口,村妇去荷锄。 客衣谁为浣?僧舍晚钟初。 2. 诗句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傍晚时分,从青翠的山上下来的场景。山中的月亮一直伴随着他回家。夜晚降临后,他在山中经历了一场暴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但他仍然坚持前行。最后,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空房间,便住了下来。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咫尺阻言笑,其如风雨何? ``` 译文: 近在咫尺却难以与朋友畅谈笑声,这像风雨一样令人无奈。 ``` 展书当事业,壮志此消磨。 ``` 译文: 翻开书籍就像投身于事业,但雄心壮志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 竟日掩门户,千年一咏歌。 ``` 译文: 整天闭门不出,只能吟诵古人的诗歌来寄托哀思。
【注释】 诸山:指周围群山。 当午:正午时分,太阳高悬。 妙理:佛家语,指深奥的道理或禅理。 缭绕:盘旋缭绕。 应藏:应当隐藏。应,表推测语气,意为“应该”。 听法龙:佛教传说中,龙是佛法的传播者,故云“听法龙”,即佛经的翻译者,也称为“龙象”。 【赏析】 《游谭家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的景色
【注释】 怀千山诸子:怀念隐居在千山的诸子。 野衲还山去,深居第几重:野衲指和尚,用和尚的修行比喻隐者的隐居生活。第几重指山中居住的层次。 遥知岩石侧,犹有汉唐松:远远地看见山岩边,还有像汉朝和唐朝时种植的古松树。 施食下林雀,安禅护洞龙:在树林里投食给飞来的雀鸟,让它们安心下来;保护洞穴中的龙不受伤害。 寄言诸老宿,春晓待飞筇:告诉那些年长者,春天早晨准备拄着竹子做的拐杖上山。 【赏析】
逐句释义及赏析 寻诗 这句表达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心境,即在秋天的山里寻觅着黄叶堆中隐藏的美好诗句。 - 注释:秋、山、黄叶堆。 - 赏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漫步在秋山之中,寻找着那些被黄叶覆盖的诗句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只在秋山里 强调了诗人活动的范围和场所,仅在秋天的山林中寻找。 - 注释:秋、山。 - 赏析:通过“只在”二字
【注释】 去去:离去。莫:不要,别。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塞上:边塞。秋:指秋天。死生:生死。从此异: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人马:这里指战马和士兵。尽成愁:都成了忧愁。唯:只是、只。鬼门幽:鬼门关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睢阳判官时,为送友人远行而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友人即将离去,不要再回头望一眼;因为那茫茫的塞北已经是一个秋天。这两句是写景,但景色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冒雪过苏筑 - “冒雪过苏”意味着诗人不畏严寒,冒着大雪前行。“苏”,可能是指苏州,也可能是诗人自指。这里的“过”表示经过或穿越的意思。 - 这是全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 所思何必远 - 这里的“所思”指心中的思绪或者所怀念的人或事。“何必远”表示思念的对象并不遥远,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实现思念。 -
晚步 钟声随我去,隐隐度前湾。 遥望深松暮,应多野鹤还。 客心在秋水,微月出空山。 任意缓归步,柴门不用关。 【注释】: - 钟声随我去:指随着钟声的引导,我独自前行 - 隐隐度前湾:隐约传来的钟声仿佛穿过小河的波涛 - 深松暮:深山里的松树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深沉 - 应多野鹤还:估计傍晚时有成群的野鸟飞回巢中 - 客心在秋水:我的客居之心如同秋天的水一样平静 - 微月出空山
送别 独自离开家乡去,乡间小路还很长。 两点泪光似丈夫泪,一天孤鹜秋水凉。 幸好未为客死他乡,未了此生愁绪难解。 回首离别处,沙平黑雾浓密密。 注释: - 送别: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客人时所作。 - 单身从此去:指作者独自一人即将离开家乡。 - 乡路尚悠悠:乡间小路漫长而悠远。 - 两点丈夫泪:指作者的眼泪像两滴眼泪一样晶莹剔透。 - 一天孤鹜秋:形容秋天的景象,孤独的野鸭在水面上飞翔。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把茆也足够了,拓地更精神。 静坐饱秋色,开书见古人。 童乌时问难,慧远复来频。 何必桃花水,萧然即避秦。 注释: - 把茆:指搭建茅屋、盖茅草屋。 - 亦已足:意思是满足于现状。 - 拓地更精神:开拓土地,使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 童乌:儿童。 - 时问难:不时提问和质疑。 - 慧远:禅宗五祖之一,姓慧名远,是六朝时期著名的禅师。 - 复来频:频繁到来。 - 桃花水
【注释】 赠别惭无金匼匝:惭愧没有华丽的礼物送行。 白团新墨共淋漓:用白团纸书写,用新出的墨水写,写出的字迹像水墨一样浓淡分明。 移家不少王侯贵:搬家时不少了王公大臣的富贵。 那得吾曹半句诗:哪里能够写出我辈一半诗才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作客期间写给好友崔明亮的。当时,崔明亮因得罪权臣严武而被迫离开成都,杜甫写了这首诗赠给崔明。 首句“赠别惭无金匼匝”,意谓赠送礼物感到惭愧
【注释】 耀寰:指耀州,今属陕西省。 三五:这里指作者自己和朋友的朋友。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朋友同游名山的兴致和喜悦,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车马全无户半开”,意思是说车马全无,门也敞开着,说明是出游的好时光,所以诗人才没有出门。 “寻山应到日西回”,意思是说我们去寻访名山,应该在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是说,他们要游览的地方在山里,所以需要等到太阳西下了才出发。 “儿童不用询名姓”
夜雨怀傅陈二子二首 无风无雨时亦愁,风雨兼程更凄其 孤独难耐思旧游,同床共枕泪沾巾 注释 - 无风无雨时亦愁:形容即便在没有风雨的平静夜晚,心中也充满忧愁和寂寞。 - 风雨兼程更凄其:形容即使在风雨中行进,也感到更加凄凉和孤独。 - 不知绝塞如何好:意指不知道远方的边疆是什么样的地方,表达了对未知的渴望和对现状的无奈。 - 便使同床泪亦披:即使与爱人同床共枕,也无法消除心中的悲伤和泪水。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秋燕” - 解释:此处的“秋燕”指秋天迁徙归来的燕子。在古代文学中,燕子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温暖,而秋天则象征着寒冷和结束。此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第二句:“海水苍茫何处归” - 解释:海水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如同人的迷茫和寻找方向的心境,表达了一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归宿的渴望。 第三句:“深秋犹自傍人飞” - 解释:虽然已是深秋时节
诗句如下: 耐尽冰寒鬓已霜,春风一点到穷荒。 委缣仅见方义尉,更有何人赎仲翔。 译文为: 经过漫长的冬日,我的头发已经白了,但是春天的微风却让我感到一丝温暖,它轻轻地拂过我荒凉的土地,带来生机与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我看到了一位英勇的官员,他为了正义而战,不畏艰难,不惧生死。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被陷害,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让我深感痛心
注释:炯炯的双眼如同牛气冲天,最让人怜惜的是那未说出口的边地之愁。他日若得返去那弹唱之地,却只能望着那寒冷的冰面,那是我昔日的故土。 赏析:此诗以“炯炯双眸气食牛,最怜未解说边愁”开篇,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寿光三公子炯炯有神的双眸,充满了生气和力量。然而,这股力量并非是用于战斗,而是在默默地承受着内心的痛苦。这种痛苦,正是诗人所深深同情的。他的眼中,充满了对边疆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