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意重逢黑水滨,边愁又觉一番新。
冰霜已是经来惯,况复残僧是故人。
高寒还叔侄复至
何意重逢黑水滨,边愁又觉一番新。 注释:怎么能够想到在这寒冷的地方与你们重聚呢?这里的边愁又是新的了。
冰霜已是经来惯,况复残僧是故人。 注释:这寒冷的天气已经习惯了,何况还是一个僧人(指我的弟弟),他以前是我的老朋友。
何意重逢黑水滨,边愁又觉一番新。
冰霜已是经来惯,况复残僧是故人。
高寒还叔侄复至
何意重逢黑水滨,边愁又觉一番新。 注释:怎么能够想到在这寒冷的地方与你们重聚呢?这里的边愁又是新的了。
冰霜已是经来惯,况复残僧是故人。 注释:这寒冷的天气已经习惯了,何况还是一个僧人(指我的弟弟),他以前是我的老朋友。
诗句注释译文与赏析 《暮归》杜甫诗作赏析 1. 诗句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野老添丁口,村妇去荷锄。 客衣谁为浣?僧舍晚钟初。 2. 诗句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傍晚时分,从青翠的山上下来的场景。山中的月亮一直伴随着他回家。夜晚降临后,他在山中经历了一场暴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但他仍然坚持前行。最后,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空房间,便住了下来。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咫尺阻言笑,其如风雨何? ``` 译文: 近在咫尺却难以与朋友畅谈笑声,这像风雨一样令人无奈。 ``` 展书当事业,壮志此消磨。 ``` 译文: 翻开书籍就像投身于事业,但雄心壮志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 竟日掩门户,千年一咏歌。 ``` 译文: 整天闭门不出,只能吟诵古人的诗歌来寄托哀思。
【注释】 诸山:指周围群山。 当午:正午时分,太阳高悬。 妙理:佛家语,指深奥的道理或禅理。 缭绕:盘旋缭绕。 应藏:应当隐藏。应,表推测语气,意为“应该”。 听法龙:佛教传说中,龙是佛法的传播者,故云“听法龙”,即佛经的翻译者,也称为“龙象”。 【赏析】 《游谭家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的景色
【注释】 怀千山诸子:怀念隐居在千山的诸子。 野衲还山去,深居第几重:野衲指和尚,用和尚的修行比喻隐者的隐居生活。第几重指山中居住的层次。 遥知岩石侧,犹有汉唐松:远远地看见山岩边,还有像汉朝和唐朝时种植的古松树。 施食下林雀,安禅护洞龙:在树林里投食给飞来的雀鸟,让它们安心下来;保护洞穴中的龙不受伤害。 寄言诸老宿,春晓待飞筇:告诉那些年长者,春天早晨准备拄着竹子做的拐杖上山。 【赏析】
逐句释义及赏析 寻诗 这句表达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心境,即在秋天的山里寻觅着黄叶堆中隐藏的美好诗句。 - 注释:秋、山、黄叶堆。 - 赏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漫步在秋山之中,寻找着那些被黄叶覆盖的诗句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只在秋山里 强调了诗人活动的范围和场所,仅在秋天的山林中寻找。 - 注释:秋、山。 - 赏析:通过“只在”二字
【注释】 去去:离去。莫:不要,别。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塞上:边塞。秋:指秋天。死生:生死。从此异: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人马:这里指战马和士兵。尽成愁:都成了忧愁。唯:只是、只。鬼门幽:鬼门关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睢阳判官时,为送友人远行而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友人即将离去,不要再回头望一眼;因为那茫茫的塞北已经是一个秋天。这两句是写景,但景色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冒雪过苏筑 - “冒雪过苏”意味着诗人不畏严寒,冒着大雪前行。“苏”,可能是指苏州,也可能是诗人自指。这里的“过”表示经过或穿越的意思。 - 这是全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 所思何必远 - 这里的“所思”指心中的思绪或者所怀念的人或事。“何必远”表示思念的对象并不遥远,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实现思念。 -
晚步 钟声随我去,隐隐度前湾。 遥望深松暮,应多野鹤还。 客心在秋水,微月出空山。 任意缓归步,柴门不用关。 【注释】: - 钟声随我去:指随着钟声的引导,我独自前行 - 隐隐度前湾:隐约传来的钟声仿佛穿过小河的波涛 - 深松暮:深山里的松树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深沉 - 应多野鹤还:估计傍晚时有成群的野鸟飞回巢中 - 客心在秋水:我的客居之心如同秋天的水一样平静 - 微月出空山
送别 独自离开家乡去,乡间小路还很长。 两点泪光似丈夫泪,一天孤鹜秋水凉。 幸好未为客死他乡,未了此生愁绪难解。 回首离别处,沙平黑雾浓密密。 注释: - 送别: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客人时所作。 - 单身从此去:指作者独自一人即将离开家乡。 - 乡路尚悠悠:乡间小路漫长而悠远。 - 两点丈夫泪:指作者的眼泪像两滴眼泪一样晶莹剔透。 - 一天孤鹜秋:形容秋天的景象,孤独的野鸭在水面上飞翔。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把茆也足够了,拓地更精神。 静坐饱秋色,开书见古人。 童乌时问难,慧远复来频。 何必桃花水,萧然即避秦。 注释: - 把茆:指搭建茅屋、盖茅草屋。 - 亦已足:意思是满足于现状。 - 拓地更精神:开拓土地,使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 童乌:儿童。 - 时问难:不时提问和质疑。 - 慧远:禅宗五祖之一,姓慧名远,是六朝时期著名的禅师。 - 复来频:频繁到来。 - 桃花水
注释: 喜遇沈谦受:高兴遇到沈谦。谦,这里指诗人的好友。 孤身绝域守寒毡:形容自己在边远荒凉的地方孤独地守护着寒毡。 尽日无言意悄然:一整天都没有说话,心情很平静、安静。 自悔罪深馀舌在:自己后悔当初没有早点离开,余舌在,比喻语言表达不清时还在说话。 见君翻似对枯禅:见到您就像面对一座空无生机的枯木禅院。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边疆守卫时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悔恨
辽阳回访大翁 可堪隔别一年期,见面依然霜满髭。 窖底唱酬良不易,老僧去后更无诗。 注释:辽阳:地名,位于今辽宁省辽阳市。大翁:对老年男性的尊称,这里指作者的老友。 赏析:《辽阳回访大翁》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与友人相见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思念之情。诗中“可堪隔别一年期,见面依然霜满髭”表达了作者因久别的思念而难以平静的心情。同时
喜梅君磊从江南寄诗 天外何人赠一枝,未曾相识足相思。翻怜苏李赓酬处,那得中原几首诗。 注释: 1. 天外何人赠一枝:天边何处有人送来一枝花?这是一个设问句,表达了对这位不知名之人的感激之情。 2. 未曾相识足相思:因为从未见过面而感到深深的相思之情。 3. 翻怜苏李赓酬处:更加怀念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苏轼和李煜,他们能够不断地互相酬答。 4. 那得中原几首诗:怎样才能像我这样,写出如此多的诗词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以及诗歌内容、主题和思想情感的理解掌握。“钱钟”指的是钱起,字仲文,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刘禹锡、卢纶、韩翃、吉甫、裴泰均以诗名世,有“五言长城”之誉,其代表作《湘灵鼓瑟》等,本题考查了考生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熟悉程度。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句内容理解注释。 “相将微喘度龙荒”,这句中“相将”的意思是相互扶持
圣秋寄诗并双管 圣秋即初秋,此时万物凋零,诗人却有感而发,寄出自己的诗句。 一缄珍重寄辽东 一缄,指书信,珍重是珍爱,爱惜,意为珍惜。寄辽东是寄给遥远的辽东地区,辽东古称辽,位于现在的辽宁省东部。 一缄珍重寄辽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或知音的深情思念。 二、三、四句注释: 旧砚已焚无所用,只应新句伴寒风。 焚,燃烧,这里是烧掉的意思。无用,没有用,这里表示无用武之地。 只应新句伴寒风
【注释】 团圞:圆月。别:离别。袈裟(jiā shā):僧尼所穿的一种黑色长袍,这里用作借喻。 【赏析】 此诗以“团圞”起兴,写离情别绪。诗人用“团圞又别之”一句,把月亮和人的离别联系起来,富有象征意味。诗人的思绪是随着月光的流转而展开的。“莫讶一挑霜雪重,袈裟还裹故人诗”两句,写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情景。“莫讶一挑霜雪重”,诗人把月光比作“霜雪”,说明月光清冷、明亮,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银白的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