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琴关镇晓风清,携得弦歌遍海城。
父老岂长看昼锦,中原最苦是苍生。
【释义】:
早晨,鸣琴关镇守的将士在风清气爽中操练,他们携得弦歌遍海城。父亲老人们岂会长久地看这华丽的锦衣,中原最苦是苍生。
【注释】:
- 鸣琴关:古关名。在今河北宣化西北,为太行八陉之首。《元史·地理志》: “鸣琴,古关名也,在州北五十里。”《明一统志》: “鸣琴关,在宣府宣化县东三十里,有鸣琴山,其水自山西流来,经此入河。”2. 父老:指地方长官及其下属官吏和百姓。3. 看昼锦:指观看朝廷赏赐的锦袍。4. 苍生:普通老百姓。5. 苦:痛苦。6. “中原”:代指南中国。7. 最苦是苍生:最痛苦的是老百姓。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王恽以咏史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荒淫无耻行为的不满,同时抒发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首句“鸣琴关镇晓风清”,描绘了一幅清晨雄师严阵以待、整装待发的景象。鸣琴关,古关名,位于今河北省宣化市西北,是太行八陉之一。这里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晨,当太阳刚刚升起时,战士们就在这里迎接新一天的战斗。风吹过山谷,发出阵阵清脆的鸣响,仿佛在为战士们加油鼓劲。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雄壮、激昂的感觉。
第二句“携得弦歌遍海城”,“携”字,既表现了战士们的豪迈气概,又传达出他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他们携带着乐器,唱着歌声,一路征战到了海边的城市。这里的“海城”,指的是海边的城市,可能是诗人所生活的地方或他的故乡。
第三句“父老岂长看昼锦”,则直接指出了统治者们荒淫无度的行为。他们整天穿着华丽的锦袍,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却不关心民间疾苦。而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们,却只能忍受着生活的艰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公正现象的强烈不满。
最后一句“中原最苦是苍生”,则是对整个国家现状的概括。中原地区是中国的中心地带,也是国家的腹地。然而,这里的人民却饱受战争的困扰和压迫。这种苦难,不仅仅是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悲哀。因此,这句诗强调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鸣琴关的壮丽景象、战士们的英勇形象及父老们的无奈心情,表达了对统治者荒淫无耻行为的不满和对普通民众的深切同情。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对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