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残冬望我来,老僧一见笑颜开。
寄君一卷新诗句,每到愁来读一回。
注释:听说残冬时节我来了,老和尚一见就笑逐颜开。寄给你一卷新写的诗句,每到愁闷之时读一遍。
赏析:这是一首以写友情、抒离情为主的七言绝句。诗人与友人分别,在残冬时节来到友人处,但见到的只是老和尚,所以心情郁闷。于是诗人写了一首诗寄给朋友,希望能得到朋友的理解。诗中通过“笑颜开”和“愁来读一回”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寓意深远。
见说残冬望我来,老僧一见笑颜开。
寄君一卷新诗句,每到愁来读一回。
注释:听说残冬时节我来了,老和尚一见就笑逐颜开。寄给你一卷新写的诗句,每到愁闷之时读一遍。
赏析:这是一首以写友情、抒离情为主的七言绝句。诗人与友人分别,在残冬时节来到友人处,但见到的只是老和尚,所以心情郁闷。于是诗人写了一首诗寄给朋友,希望能得到朋友的理解。诗中通过“笑颜开”和“愁来读一回”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寓意深远。
诗句注释译文与赏析 《暮归》杜甫诗作赏析 1. 诗句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野老添丁口,村妇去荷锄。 客衣谁为浣?僧舍晚钟初。 2. 诗句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傍晚时分,从青翠的山上下来的场景。山中的月亮一直伴随着他回家。夜晚降临后,他在山中经历了一场暴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但他仍然坚持前行。最后,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空房间,便住了下来。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咫尺阻言笑,其如风雨何? ``` 译文: 近在咫尺却难以与朋友畅谈笑声,这像风雨一样令人无奈。 ``` 展书当事业,壮志此消磨。 ``` 译文: 翻开书籍就像投身于事业,但雄心壮志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 竟日掩门户,千年一咏歌。 ``` 译文: 整天闭门不出,只能吟诵古人的诗歌来寄托哀思。
【注释】 诸山:指周围群山。 当午:正午时分,太阳高悬。 妙理:佛家语,指深奥的道理或禅理。 缭绕:盘旋缭绕。 应藏:应当隐藏。应,表推测语气,意为“应该”。 听法龙:佛教传说中,龙是佛法的传播者,故云“听法龙”,即佛经的翻译者,也称为“龙象”。 【赏析】 《游谭家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的景色
【注释】 怀千山诸子:怀念隐居在千山的诸子。 野衲还山去,深居第几重:野衲指和尚,用和尚的修行比喻隐者的隐居生活。第几重指山中居住的层次。 遥知岩石侧,犹有汉唐松:远远地看见山岩边,还有像汉朝和唐朝时种植的古松树。 施食下林雀,安禅护洞龙:在树林里投食给飞来的雀鸟,让它们安心下来;保护洞穴中的龙不受伤害。 寄言诸老宿,春晓待飞筇:告诉那些年长者,春天早晨准备拄着竹子做的拐杖上山。 【赏析】
逐句释义及赏析 寻诗 这句表达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心境,即在秋天的山里寻觅着黄叶堆中隐藏的美好诗句。 - 注释:秋、山、黄叶堆。 - 赏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漫步在秋山之中,寻找着那些被黄叶覆盖的诗句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只在秋山里 强调了诗人活动的范围和场所,仅在秋天的山林中寻找。 - 注释:秋、山。 - 赏析:通过“只在”二字
【注释】 去去:离去。莫:不要,别。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塞上:边塞。秋:指秋天。死生:生死。从此异: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人马:这里指战马和士兵。尽成愁:都成了忧愁。唯:只是、只。鬼门幽:鬼门关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睢阳判官时,为送友人远行而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友人即将离去,不要再回头望一眼;因为那茫茫的塞北已经是一个秋天。这两句是写景,但景色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冒雪过苏筑 - “冒雪过苏”意味着诗人不畏严寒,冒着大雪前行。“苏”,可能是指苏州,也可能是诗人自指。这里的“过”表示经过或穿越的意思。 - 这是全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 所思何必远 - 这里的“所思”指心中的思绪或者所怀念的人或事。“何必远”表示思念的对象并不遥远,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实现思念。 -
晚步 钟声随我去,隐隐度前湾。 遥望深松暮,应多野鹤还。 客心在秋水,微月出空山。 任意缓归步,柴门不用关。 【注释】: - 钟声随我去:指随着钟声的引导,我独自前行 - 隐隐度前湾:隐约传来的钟声仿佛穿过小河的波涛 - 深松暮:深山里的松树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深沉 - 应多野鹤还:估计傍晚时有成群的野鸟飞回巢中 - 客心在秋水:我的客居之心如同秋天的水一样平静 - 微月出空山
送别 独自离开家乡去,乡间小路还很长。 两点泪光似丈夫泪,一天孤鹜秋水凉。 幸好未为客死他乡,未了此生愁绪难解。 回首离别处,沙平黑雾浓密密。 注释: - 送别: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客人时所作。 - 单身从此去:指作者独自一人即将离开家乡。 - 乡路尚悠悠:乡间小路漫长而悠远。 - 两点丈夫泪:指作者的眼泪像两滴眼泪一样晶莹剔透。 - 一天孤鹜秋:形容秋天的景象,孤独的野鸭在水面上飞翔。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把茆也足够了,拓地更精神。 静坐饱秋色,开书见古人。 童乌时问难,慧远复来频。 何必桃花水,萧然即避秦。 注释: - 把茆:指搭建茅屋、盖茅草屋。 - 亦已足:意思是满足于现状。 - 拓地更精神:开拓土地,使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 童乌:儿童。 - 时问难:不时提问和质疑。 - 慧远:禅宗五祖之一,姓慧名远,是六朝时期著名的禅师。 - 复来频:频繁到来。 - 桃花水
【注释】 长将:久病,身体瘦弱。 冀:希望。 生刍:指新鲜的干草。一束是十束。 孤钵:指僧人用的钵盂,形小,常置在肩上或置于杖端。 累子:指累赘的子女。 人呼乞食骡(mǎ):人们称我为乞食骡。 【译文】 可怜啊,我这久病体弱的人,只能像病马那样驼运着家当,难以随着你的脚步渡过这漫长的关河。 我只带着一束生刍(即干草),一壶清苦的水,还有那个孤零零的钵盂,一路上连累我的子女也呼我为乞食骡!
诗句原文 赠梁公 曾向苍梧恐百蛮,十年彳亍鬓毛删。 独支破灶炊残雪,双袖还留帝女斑。 注释解释 - 曾向苍梧:指曾经到过遥远的南方苍梧之地。 - 恐百蛮:害怕遇到许多不同民族的人。 - 彳亍:步行缓慢的样子。 - 鬓毛:指人的两鬓头发,此处指年老。 - 破灶:破旧的锅灶。 - 残雪:未融化的积雪。 - 帝女斑:指皇帝赐予的彩绣衣服上的痕迹。 赏析
生日碧师见访 萧萧匹马扣山扉,不用开言我自知。 空见雨花堆满迹,一瓢寒雪共支饥。 注释: 1. 萧萧:形容马匹的蹄声。 2. 马: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坐骑。 3. 山扉:指山门。 4. 开言:说话。 5. 自知:自己明白。 6. 雨花:指落花。 7. 堆:堆积。 8. 一瓢寒雪:指瓢里装的是冷清的雪,比喻清贫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生日时,收到碧师来访的情景描绘。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注释】 1. 春色蒙头:春天的气息弥漫着,像把人的头给盖住了。 2. 山鹿树边留:野鹿在山中,树旁徘徊。 3. 年年花发无心看:每年花开之时我都无心去观赏。 4. 不似今年花更愁:今年的花儿开得更加忧愁了。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元和五年(810)春初游曲江时所作。诗人以曲江一带的风光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首联“春色蒙头过去休,偶随山鹿树边留”写自己无心游览,被美景吸引而留连忘返。“春色蒙头”
注释: 1. 今年寒甚去年寒:今年比去年更冷。 2. 春雪才干花事阑:春天的雪花刚刚降落,就结束了花事。 3. 燕子似怜人不见,故衔一片到蒲团:燕子好像可怜我见不到人,所以衔来一片花瓣,放在我的蒲团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寒冷的冬天写下的。诗人通过燕子和花朵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今年寒甚去年寒",诗人感叹今年的天气比去年更冷,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
《落花》十首 片片何因再上枝,可怜摇落始应知。 老夫无限伤心泪,只在东风第一吹。 【注释】 落花:落花时节,即春末。 何因:为什么。 上枝:开花。 摇落:凋零。 始:才,刚。 老夫:诗人自称或自称为老人的尊称。 伤心:悲痛。 【赏析】 此诗是写暮春景象,抒发自己年老多病、身世凄凉之感。首句以“片片”起笔,点明落花之多。次句承上启下,用典抒情,化用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