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纤料得全无意,短短枯枝淡淡山。
细想江南何所似,兰陵端不是云间。
注释:
- 题心公寄画山水:指题心(即题画)诗。
- 笔纤料得全无意:意思是笔触纤细,但画家却毫无意趣,形容绘画时缺乏生动活泼的神韵。
- 短短枯枝淡淡山:意思是描绘出一幅简短的枯枝和淡淡的远山画面。
- 细想江南何所似:仔细想想,江南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
- 兰陵端不是云间:兰陵并不是像在云端一样高耸,这里用来比喻画中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对画作中的景色进行了描绘和评价。首句“题心公寄画山水”表明这是一篇题画诗,诗人以题画的形式来赞美画家的高超技艺。
第二句“笔纤料得全无意”,表达了画家在作画时的心境。他的笔法虽然细腻,但是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情感和意境,似乎完全是出于机械的动作,没有任何生气和活力。这一句突出了画家的技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过于刻意追求技巧而缺乏生命力的绘画风格的不满。
第三句“短短枯枝淡淡山”,是对画作的具体描述。这里的“短”、“枯”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了画作中的枯枝,给人一种荒凉、萧瑟的感觉。同时,“淡”字也强调了这种风格的独特之处,使得画面更加具有艺术感。
第四句“细想江南何所似”则是对画作中景色的进一步思考。诗人不禁开始想象江南的风景是否与画中所描绘的如此相似呢?这个问题引发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评价埋下了伏笔。
最后一句“兰陵端不是云间”则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这里用了一个双关语,“兰陵”既可以理解为地名,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的家乡。在这里,诗人将画中的景色与自己的家乡进行对比,认为画中的景色并不如自己的家乡那样美丽。这种对比既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画家作品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细致观察和评价,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诗人通过对画家技艺的赞赏和对作品的深入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幅画作的艺术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