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此如何得好怀,夜寒泉石亦难谐。
却怜金井桥头影,定是吟诗忆海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在中秋节时所作。他与友人栖贤共赏中秋月,却因夜寒而难以畅怀,于是写下了这两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让我们来看第一首诗:
“似此如何得好怀,夜寒泉石亦难谐。”

注释:像这样的夜晚,如何才能得到好的心情?夜深人静时,泉水冷冽,石头也显得格外清冷,让人难以融入其中。这里的“得”字表达了一种难以达到的状态,而“夜寒”则直接描绘了夜晚的寒冷氛围,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凄凉。
赏析: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夜晚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感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同时,“得”字的使用也暗示了作者对于这种情境的内心体验,即在这种环境下难以找到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我们来看第二首诗:
“却怜金井桥头影,定是吟诗忆海涯。”

注释:我反而更欣赏那些映照在金井桥头的人影,他们一定在怀念遥远的家乡。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桥头的人影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记忆,表达了对这些身影深深的同情和理解。这里的“定是”表示确信无疑,强调了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一句通过描绘桥头的人影,传达出一种深情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感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同时,这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深深牵挂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寒冷氛围和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和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