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叟从何来,被褐持短筇。
入门但索饭,竟坐无礼容。
见予手执管,敢问是何虫。
三王与五帝,全不著其胸。
一字未曾识,安知拙与工。
予因悔读书,山居亦匆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时,首先理解把握全诗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提炼。

【答案】

译文:

野老从哪里来的,披着粗布衣服,手执竹杖。

进门就讨饭,竟坐得无礼无容。

见我手里拿着笔管,他胆敢问这是什么东西。

三王五帝全不知道,怎么能懂得拙与工。

我因此后悔读书,山居生活也匆匆而过。

赏析:

“野叟”是作者的自称,“从何来”,表明他的身份和来历不可知,但可以想象,他是一位游手好闲的人。“被褐持短筇”,描绘出他衣着简朴,行动迟缓的外貌。“入门但索饭”,说明他是讨吃度日的人。“竞坐无礼容”,表现了他懒散无礼的性格特点,可见其生活的窘迫,也可见其为人的放诞。“见予手执管,敢问是何虫”,写诗人与野叟的交往。“三王与五帝”句,是对野叟的讽刺,也是对自己的自我解嘲。“一字未曾识”,是说自己的学问浅薄。“安知拙与工”一句,是说自己没有见识到真正的艺术技巧。这四句写出了自己与野叟的关系,以及他对野叟的看法。“予因悔读书”,写出了作者对过去读书生涯的一种反思。“山居亦匆匆”,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留恋之情。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首句即点明野叟的行踪,野叟的来处不明,身份不明;次句通过他的装束和行为,刻画出野叟的穷困潦倒和鄙陋无赖的形象。第三句进一步揭示野叟的行径,第四句以野叟之口,对三王五帝进行否定评价,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不满。最后两句写自己因读书而感到惭愧,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于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