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轻马复肥,白日自光显。
儿童口啧啧,道傍谁不羡。
岂意到山来,山老如未见。
不是轻富贵,从未厌贫贱。
始悟人汝骄,多因汝眼浅。
【注释】
1.裘(qiú)轻:指衣服不厚重,穿着舒服。2.马复肥:马儿又肥又壮。3.白日:太阳。4.嗤(chī)啧啧:形容羡慕的声音。5.道旁:路的一边。6.羡:羡慕。7.山老:指山高,比喻人的志向远大。8.人汝骄:指人因为富贵而骄傲。9.眼浅:见识短浅。
【译文】
客人到来的时候,我穿的皮衣很轻便,骑着一匹又肥又壮的马。太阳从天空直射,光芒四射。孩子们看着都啧啧地议论着,说:“看人家多好。”路边的行人也无不羡慕,说:“这真是难得啊!”我哪里会想到,今天来到这高山之上,山中的人却像没有看见我一样。我不追求富贵荣华,从未厌倦过贫贱的生活。这才使我明白,人们之所以变得傲慢,是因为他们的眼界太狭窄了。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之作。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骑马上山时,山中之人对来客并不以礼相待的情景,来讽刺那些只知一味追求富贵,而不知谦和自处的人。全诗构思巧妙,用笔曲折,寓意深刻,语言通俗生动,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首句“裘轻马复肥”,是写自己下山时的轻松自在。接着写“白日自光显”,意谓在山下时,虽然自己地位不高,但却能受到别人的敬重;而在山上,自己受人轻视,地位显赫,却没有人来拜谒请教。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自豪感,也流露出他的不平之气。接下来两句“儿童口啧啧”,是写自己的得意洋洋、沾沾自喜之态。而“道傍谁不羡”一句,则点出自己的行为已经激起了路人的羡慕之心,这既是对自己行为的反衬(“羡”,即羡慕之意),也是对诗人得意情绪的进一步渲染。最后两句“岂意到山来,山老如未见”,是说自己本不想到山上来的,但既然来了,就只好硬着头皮上山。“山老如未见”一句,既写出了自己的无奈,又表现出自己的傲气。“不是轻富贵,从未厌贫贱”,则是点明自己与那些只求富贵而不求贤德的人的根本区别。最后两句“始悟人汝骄,多因汝眼浅”,则是说:人之所以会变得骄傲,是因为自己的眼界太低,没有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首诗的作者,据《全唐诗》记载,是刘叉。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但一生坎坷,屡试不第,后终被贬而死,令人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