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张仲蔚,黑发谢朝冠。
图史供春事,莼鲈奈岁寒。
城隈开菊径,笔里倒词澜。
策骑空惭我,长途未息鞍。

【注释】

“南州”、“张仲蔚”:作者的朋友。张仲蔚曾任广东提学,故称“南州”。《晋书·陶潜传》:“尝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黑发、谢朝冠”:指辞官归隐。古人将头发束成髻为官,所以这里说“黑发”。又古代官员的冠帽有朝服,故称“朝冠”。

“图史供春事”:“图史”,即书籍。春天万物萌发,正是读书的时候,因此说“春事”。“供”,供给,满足。

“莼鲈奈岁寒”:用范仲淹的名句“家君常日好学”中的典故。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公以天下为重,而自己却远离家乡,远离家乡的人自然不会喜欢这寒冷的天气。

“城隈开菊径”:诗人到友人处去拜访,发现城外有一条小道叫菊花径,于是便走这条路前往。

“笔里倒词澜”:意谓写文章如水倒流,滔滔不绝。

“策骑空惭我,长途未息鞍”:说自己骑马去拜访朋友,但因为路途遥远,不能及时到达,内心十分惭愧。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首联点明题旨,次联是全诗主旨所在,第三联是具体说明,末联是自谦之词。

“南州张仲蔚,黑发谢朝冠。”首联点明题旨,南州是作者的朋友的籍贯,张仲蔚曾做过广东提学。他因厌恶官场的黑暗腐败而辞官归隐,所以作者在这里用“张仲蔚”来称呼他。“黑发谢朝冠”是指他辞官归隐。

“图史供春事,莼鲈奈岁寒。”第二联是具体说明,“图史”指书籍,“春事”指读书。作者在诗中写道:“春天万物萌发,正是读书的时候,所以我说‘图史供春事’。”“莼鲈”是一种水草,产于江南,可作菜吃。苏轼有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就是西施,传说她爱吃鱼,所以又叫“莼鲈”。这里的“莼鲈”指的是作者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作者写到:“但是到了冬天,天气很冷,就不能吃新鲜的莼和鲈了。”“奈岁寒”,指不能像古人一样,在冬天吃莼和鲈。

“城隈开菊径,笔里倒词澜。”第三联是具体说明,“城隈”是指城外。“菊径”指菊花盛开的小道。诗人来到城外,看到一条小道两旁种满了菊花,就决定沿着这条小道往前走。“笔里倒词澜”,是说写文章如水倒流,滔滔不绝。作者写到:“我骑着马来到城外,发现城外有一条小道叫菊花径,于是便顺着这条小道往前走。”

“策骑空惭我,长途未息鞍。”第四联是最后两行,是自谦之词,“策骑空惭我”,是自己骑着马去看望朋友,但却因为路途遥远,没有能够及时到达,感到非常惭愧。

整首诗通过对张仲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意以及对他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