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散尽见孤峰,飒飒城头起暮风。
羡尔登楼瞻渤海,与谁骑鹤跨崆峒。
秋深古戍边声急,春早银河斗柄东。
信宿江村谈往事,十年踪迹叹飞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次韵谭山人登城楼寄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浮云散尽见孤峰,飒飒城头起暮风。
- 第一句描述了一个场景,浮云消散后露出孤独的山峰,城头的风也变得急促而有力。”浮云散尽”意味着天气晴朗,”孤峰”指的是山峰显得孤独突出,”飒飒城头”形容风声如马嘶般迅猛。
羡尔登楼瞻渤海,与谁骑鹤跨崆峒。
- 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对登高望远的向往之情。他羡慕谭山人能登上高楼去欣赏壮丽的渤海风光,同时也在想象自己骑鹤飞越崆峒山的情景。”渤海”是指中国北方的大湖,这里用来象征辽阔的景色;”崆峒”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座山名,在这里比喻为难以逾越的高山。
秋深古戍边声急,春早银河斗柄东。
- 第三句反映了季节变迁带来的不同景象。秋天来临,边疆的战事紧张,战鼓声声催人奋进。到了春天,银河开始出现,北斗星指向东方,暗示着新的希望和生机的开始。
信宿江村谈往事,十年踪迹叹飞鸿。
- 第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感慨。在经过一夜休息后,诗人在江边的村庄里回忆起往事,感叹时间飞逝,自己的行踪如同飘忽不定的飞鸿一样难以捉摸。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浮云、孤峰、城头起暮风等,使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同时,诗人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含蓄,意境深远,体现了王维诗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