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流谁更问回澜,涉世空劳作说难。
短褐有怀怜杞国,尺书无路达长安。
谏垣敢避雷霆近,帝德原同天地宽。
明烛卷帘看疏草,忽惊炎海夜生寒。
【注释】
颓流:指黄河。谁:指作者自己。回澜:指黄河的波涛。涉世:处世。空:徒然。劳作说难:徒劳无益地争论。短褐:粗布衣服。有怀:有心事。杞国:古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尺书:书信。谏垣:指谏院,唐时为皇帝顾问、议论政治的机构。雷霆近:比喻直谏之臣接近皇帝身边。帝德:皇帝的恩德。原同天地宽:比喻皇帝恩德广阔如天。明烛:明亮的烛光。卷帘:拉开帘子。疏草:皇帝的奏章。炎海:炎热如海。夜生寒:夜晚降临,气温下降,产生寒冷之感。
【赏析】
这首酬答诗是诗人于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任左拾遗时所作,写于他因上疏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宫而受到贬谪的途中。诗中流露出他对皇帝的一片忠心以及对自己遭受贬谪的愤慨之情。全诗以“闻曹谏议抗疏改官次韵书感”为题,表达了对皇帝的一片忠心以及对自己遭受贬谪的愤慨之情。
首联:“颓流谁更问回澜,涉世空劳说难。”意思是说,黄河的水流湍急,谁还能再问黄河的回水呢?因为黄河水流已经无法阻挡了。我处在世上,只是白费口舌去争辩是非,徒劳无益。
颔联:“短褐有怀怜杞国,尺书无路达长安。”意思是说我穿着粗衣,心中却有深深的思念,因为我想念的是杞国;而我给皇帝的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不能传达至长安。
颈联:“谏垣敢避雷霆近,帝德原同天地宽。”“谏垣”,指御史台谏院,是皇帝的顾问和议事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元首办公室。“雷霆近”是比喻直谏之臣接近皇帝身边。“帝德”,指皇帝的恩惠和德行。“原同天地宽”是说皇帝的恩惠和德行广大得如同天地一样宽广。
尾联:“明烛卷帘看疏草,忽惊炎海夜生寒。”意思是说,明亮的烛光把窗帘卷起来,观看皇帝的奏章,忽然间感到夜深人静,炎热的夏季里竟然有了一丝寒冷的感觉。“明烛”,明亮的光芒,此处指明亮的烛火。“卷帘”,拉上帘子,这里用来象征皇帝接见臣下。“疏草”,皇帝的奏章。
这首诗通过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皇帝的一片忠心以及对自己遭受贬谪的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