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今何日,深居独灌园。
夜来焚谏草,偏愧舌犹存。
注释:
世事今何日,深居独灌园。
夜来焚谏草,偏愧舌犹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下,对世事的反思和感慨。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深夜焚烧谏草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世事的忧虑和担忧。同时,他也在表达自己的无奈和困惑,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改变世事感到迷茫。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世事今何日,深居独灌园。
夜来焚谏草,偏愧舌犹存。
注释:
世事今何日,深居独灌园。
夜来焚谏草,偏愧舌犹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下,对世事的反思和感慨。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深夜焚烧谏草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世事的忧虑和担忧。同时,他也在表达自己的无奈和困惑,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改变世事感到迷茫。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句释义】 1. 白发非前日:指年华老去,青春不再,与“归田”相呼应。 2. 黄河几度清:黄河水曾多次清澈,暗喻岁月变迁、世事沧桑。 3. 未论三策贵:未曾讨论过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意指对政治事务的漠视或无力。 4. 须识万缘轻:应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是浮云,不值得过于执着。 5. 借剑心徒切:借用剑的力量却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哀的心情。 6. 坑儒恨未平
【注释】 葺:修建。先人:祖先。卜筑:卜居筑宅,指建房造屋。投辖井:古代官署中供官员投信的信箱。这里借指官场生活。荒径:荒芜的路。横塘:纵横交错的池水。尊生:即作者自称,意译为尊重生命。休更觅仙方:不要寻找神仙方术以求长生不老。 【译文】 卜居建房的人在哪里呢?只有含情脉脉地自伤而已。 旧时投信用的信箱还在,但人已不在,空留旧物。 新近修缮的是读书堂屋,这读书堂屋也不过是一堵墙。
深雨 喜对连朝雨,黄梅四月天。 楼前空见海,树杪不闻蝉。 云暗通津路,山飞瀑布泉。 得鲈炊美酒,渔火乱沙烟。 译文: 连绵的雨水让我欢喜,在黄梅季节的四月天里, 我站在楼上只看见茫茫大海,听不到树上知了的叫声。 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通向渡口的道路被遮住了, 山间瀑布的水流声和泉水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 我终于钓到一条鲈鱼,用它来煮一壶美酒, 夜晚渔火点点,沙洲上的烟雾迷离而迷人。 赏析
【注释】 聚:聚集。 浮云:指天空的云,这里比喻飘荡不定的游子。 江树:江边的树木。 鱼浦:指水边的地方,泛指乡村或渔村。 林塘:指林中和水边的地带。 竹溪:指竹林中的小河。 【赏析】 《秋日园居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高骈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描写了作者闲适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全诗以景衬情,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第一句“高鸟聚还散”
秋日园居二首 其一 物候随时变,那堪问岁华。 晚风三径竹,朝雨半篱花。 自比禅居静,从教物论哗。 浮生何所有,醉处便为家。 注释: - 物候随时变:自然界的节气和气候变化无常,让人难以预测。 - 那堪问岁华:怎能忍受询问年华老去的痛苦。岁华即岁月、时光,这里指时间。 - 晚风三径竹:傍晚时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 - 朝雨半篱花:早晨的雨滴打在篱笆上的花朵上,雨水顺着花瓣滑落下来。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题园居》之一,全诗如下: 地畔筑小堤使园庐相属 园林环古屋,迟日绿阴斜。 活水溪边入,新墙竹外遮。 门通蒋诩径,树隐邺侯家。 月色临池静,长留解语花。 译文: 在园子边缘建造一座小堤,让园子的房屋相互连接在一起。 园林环绕古老的房屋,阳光斜照下绿树成荫。 清澈的水流从溪流中流入池塘,新砌的围墙外种有竹子。 门前通往蒋诩的小路,树木掩映着邺侯的家。
夏景园庐 炎风吹拂着夏日,我闲来翻看与世绝交的书信。 岁月催人白了头发,天地间只有这简陋的草庐。 雨后新竹长得密密匝匝,离家乡遥远故人渐疏远。 不要再问东陵侯家的瓜田之事,暂且拿起农具种瓜吧。 【注释】 ①庐:指茅屋、草舍。 ②蓬鬓:指年老的头发蓬松如蓬。 ③乾坤一草庐:意谓天地之间只有这一座茅草屋。 ④东陵:东陵侯,汉夏侯婴之后,封东陵侯。 ⑤瓜畦:指种瓜的地方。 赏析:
闻谭长公之官宜山暴卒于苍梧作此志恨 梦断宜山路,轻车叹陆沉。 梧门秋日暗,竹马白云深。 风雨孤臣泪,乾坤万里心。 独馀龙剑在,凝涕倍沾襟。 注释: 闻谭长公之官宜山暴卒于苍梧作此志恨 闻:听说。 谭长公:指唐代名将张守珪之子张仁愿,曾任宜州刺史、桂管观察使。 宜山:指广西宜山县,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暴卒:突然死亡。 作志恨:创作一首悼念诗以表达心中的悲痛和遗憾。 梦断宜山路,轻车叹陆沉。
注释: 1. 予适诵诗一鸟久立花间不去:我刚好吟诵了诗,一只鸟久久地站在花丛中,一动不动。 2. 青鸟来幽径,逢人听说诗:青色的鸟儿飞来幽静的小径上,遇到行人就告诉他们这首诗。 3. 似怜秋色好,犹恨赏心迟:好像怜爱秋天的景色美好,却还是遗憾欣赏之心不能及时到来。 4. 凝立浑何待,飞鸣欲语谁:静静地站着等待什么呢?想要飞鸣告诉谁呢? 5. 若能删颣句,一字亦吾师:如果能删除这最后一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爱尔独钟情”: “爱尔”指你的爱,而“独钟情”表示对某人的深厚感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弟深沉而独特的情感。 2. “虚疑死复生”: 暗示着对亡弟的思念,似乎在想象他可能已经复活,或者某种形式的存在仍然存在。 3. “倚楼频怅望”: 诗人常常站在楼上,眺望远方,内心充满了对亡弟的怀念。 4. “闻雁更悲鸣”: 听到大雁的悲鸣声更加增添了诗人的哀愁。 5.
【注释】 1. 瓮牖:瓮做的窗户。牖,窗;古代以瓮为窗。窥:从小孔或缝隙向外看。天地:指大自然或世界。何人:谁。顾:顾视,看望。草庐:茅屋,简陋的居所。 2. 家无千日酒:家里没有长久的积蓄,不能常买酒。千日酒:长时间储藏起来的美酒。 3. 惟有万言书:只有满腹经纶和学问的书籍。万言书:指大量的书籍。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诗人在农村隐居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学问的热爱
诗句释义: 日高睡未足,愧我希夷身。 钟鸣更漏尽,犹有夜行人。 译文: 太阳已经升高,但我的睡眠却尚未满足,这让我惭愧不已。当钟声敲响,时间已经流逝,但还有夜行人在继续前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能充分利用时间,无法充分休息的遗憾和自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诗中的“日高睡未足”描绘了诗人白天的劳累和疲惫;“钟鸣更漏尽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家晨起情景的诗。首句写天将亮而未亮的朦胧状态;二句写侧身而坐,似在等待什么;三句写从窗户里窥见的明星闪烁;四句则进一步设想:那星星仿佛是从旭日中出来的。全诗用“云深”、“星窥”来烘托黎明前的寂静,渲染了农村黎明时的宁静气氛,使人感到一种幽美恬静的情趣。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乡野时的所见所感。它通过描写农村清晨的景色和农人的生活,反映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我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躺卧在沧江边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梦中醒来。周公如果再次出现,千百年来都是我的良师。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借对古人的怀念,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一卧沧江晚,何年梦觉时”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躺卧在沧江边上,不知道何时才能从梦中醒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他的情感。“周公如复见,千古是吾师”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注释】 风雷:指雷电。通:流通。五湖:指长江中下游的五个大湖泊,即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和巢湖。天浩荡:天空广阔无边。烟水更冥蒙:雾气水汽更加浓密。 【赏析】 首联写风雨来临前的征兆,“一夜”点明时间,“风雷起”是风雨即将到来的预兆。“风雷”二字用得贴切,既表现了风声雨声,又渲染了气氛。 颔联写风雨来临时的景象。“五湖”是泛指长江中下游的五个大湖泊。“天浩荡”是说天色辽阔无垠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赏析时要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入手,从意象、手法、语言、情感等角度分析。首先读懂全诗内容,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然后逐句分析诗句,最后结合注释进行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要求考生对《西平道中》一诗进行逐句赏析。 【答案】 译文: 树色迎着早晨的太阳渐渐明亮,春风拂动着酒店酒旗。 在杏花村附近经过,却找不到卖金龟换酒的人。 注释: ①西平道